约6260字。
平凡生活出美文
——谈作文选材
刘本才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没有《亮剑》中李云龙气吞山河的勃勃雄姿;没有航天英雄杨利伟翱翔太空的灼人光芒;没有洪占辉边读书边打工照顾妹妹的传奇经历……所以有的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平淡无奇,能写出什么好作文?
其实,在平凡的生活中依然能写出好作文。
我们走在生活里,生活的酸苦辣各种滋味都尝过。我们感悟着家庭、校园,也观照着社会,我们一心品读圣贤书,也两耳常闻窗外事。和谐社会、奥运世博、国际争端等,同样拔动我们的心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课标》还提出了选材方面的建议:“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些论述为我们作文选材提供了依据和学习方向。
走出误区
可是有些同学,在写作时还是进入材料陈旧、内容平庸的误区,出现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如写老师,就是灯光下批改作业,病倒在讲台;写同学,就是赠送“羚羊木雕”式的礼物,一次美丽误会,毕业、搬家、转学引起的离别伤心;写父母,就是半夜背我上医院……
还有简单模仿、克隆名篇佳作,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我叫“把握”》等是前几年出现的考场满分作文,于是有的同学只是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形成了所谓的“创新作文”。
这些内容的作文能体现《课标》要求的“写出自已的独特体验,真切感受”吗?怎能被老师欣赏而判为一类文呢?
新鲜材料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好素材,怎样使用呢?首先要知道,材料在表现中心的基础上,应真实,典型,新颖。
我们要在选材时,考虑力求抓住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让读者耳目一新。其实,只要细心思考,很多细小的事件也能挖掘出重大主题,为作文所用。要尽量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
要避免材料陈旧或“撞车”,其实不难。见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立刻写,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衡量一下,自已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可触可摸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另外,用过的材料,旧材料是否就不能再用了?不,只要不是完全照搬,经过自己的“改进”,也能旧瓶新洒,老树开花。
至于“旧料”更新,方法很多。一是转换视角。如拾金不昧的故事,以钱包的口吻叙述,就有了新意;如表现课业负担重的作文,若从书包或桌椅的角度叙述,也会推陈出新。二是拓展延伸,在旧材料的基础上加进相反相对或相同相似的材料,用新旧材料一起为主题服务,如“嫦娥奔月”与“神州五号、六号”载人飞船联系起来,表现我国卓越的航空航天技术。这是拓展。延伸,就是对原有故事之后或之前的事,不妨想一想,写一写,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把握生活
下面从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两类作文谈谈选材问题。
(一)个人生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