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太武断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7/30 17:34: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30字。

  高考作文阅卷太武断
  ——《北京文学》矛头再指语文教学
  上世纪末,曾以“忧思中国语文教学”大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北京文学》杂志,在第5期原创版,再次聚焦中学语文教育,郑重刊发北京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的特约长文《谁来收拾这片河山——审思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对多年来高考语文的命题工作、阅卷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质疑和忧思。
  曾连续18年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分析了有关全国高考阅卷形形色色的《作文评分细则》,他认为“以这种武断的方式掌控高考作文阅卷,就没有公正;以这种狭隘的眼光主导中学作文教学,将葬送孩子!”
  表示,中学作文的根本问题是过于封闭,而不是过度开放;他呼吁尽快拟定“阅卷法”,规范并推进高考的阅卷行为。
  [编者按]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千秋大计。作为国家级考试,高考承担着“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双重责任。全国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达一千多万,这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来最大规模的考试,高考又的确关系着千家万户。由于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语文教学与考试一直牵动人心;语文高考命题和阅卷,也一直广受关注。本刊这一期和下一期,将发表特约的两篇文章,审思高考语文阅卷和命题工作。高考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界内外的关护。本刊发表这两篇文章,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在于建设。希望能引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把语文教学和考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谁来收拾这片河山(上篇)
  ——审思高考语文作文阅卷
  北京   
  2007年高考前后,不断收到全国各地考生的电话和短信。所问很多是作文的问题。兹举两则。
  王老师您好,我是商丘一高的高三生,考试就要到了,我的作文还总是跑题,老师往往瞟一眼就说“立意不当”。我脑子很乱,有点怕还睡不着,等待您……(6月4日22:3:12)
  这是高考前三天的一则短信,老师“瞟一眼就说‘立意不当’”,使这个同学对即将到来的考场写作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可是,老师怎么能凭“一眼”就做出判断呢?只有一种解释,老师对那个作文题目所允许的“立意”,早已成竹在胸。遥对充满期待的同学,我能在短信里说什么呢?说什么也不合适。我只有建议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我是河南考生,我的作文题目《请给我一点爱》。立意是孩子受挫后,人们应关爱他,让他知社会有爱,使其用爱回报社会,是否跑题?评卷老师会赞同吗?我能估多少分呢?我老师认为跑题,我很迷茫,我作文一般52分左右,这次会低于40分吗?请赐教。(6月8日20:53:27)
  这是高考结束当天晚间的一则短信,“我老师认为跑题”,让这个同学忐忑迷茫。我回答这位同学:如果叫我赐教,请把你的考场作文用电子邮件发过来。第二天,这位同学的作文发到了我的邮箱。如果她的回忆准确的话,这应该是一篇好作文,符合题意,立意光明,蕴藉有致。老师又没有见到她的作文,仅凭这个同学对“立意”三言两语的简述,就判定“跑题”。可以这样吗?只有一种解释,老师对高考作文题目所允许的“立意”,早已有了成见。
  学生考前焦虑、恐惧,考后忐忑、迷茫,全是由于“立意”。为什么会有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全国各地访问了许多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焦点集中到一个“最佳立意”的概念。所谓“最佳立意”,成了老师指导学生的首要原则。
  2007年考前的焦虑、恐惧,源于2006年的阅卷工作。高考作文题目总要明确要求“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