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媒体课件,优化语文教学
作者:翁祐中学:梁广隶 时间:2015/9/22 9:48:39 来源:gdsdyky 原创 人气:605
1、以形象的图片、文字、动画,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语文科的许多课文大都选自文学名著,或是文质兼美,给人以丰富启示的散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但过去我们只是一味的阅读分析,实在难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好一定的情境,就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就在于其可以支持图片、动画、影片等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过去,在介绍背景资料时,一般只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可能水过鸭背,收效甚微。但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由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感受,印象自然会加深。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还可以借助相关影片的播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卖油翁》课件中,我让学生模拟卖油翁斟油的场面,并将其录制下来,剪贴到课件中,作为“导入”部分。课堂上,当学生看到自己同学表演的片段时,马上热闹起来,他们的视线和思维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紧接着,页面打出了“表演的同学未能把油通过钱孔倒进葫芦中,而卖油翁却非常成功,这是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寻求答案,从而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我又将其他成语故事书中的几幅相关图片,利用扫描仪,贴到课件中,让学生通过图片,形象地理解课文。最后,以“熟能生巧”成语故事动画影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还运用了多变的换页方式,加进了悠扬的音乐。就是这样,通过将图、文、声、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引起情感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快捷,方便的交互方式,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一直以来,如何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获取更多、更广博的知识,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则放下小黑板,又要挂图片,刚按完放音键,又要按投影键,还要忙着去板书,真的忙得不可开交,可谓费时失事。因此,扩容增效,效果一直未见明显。多媒体课件则以其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快捷、方便的交互方蔚蓝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堂上需要向学生传导的信息,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安排好,通过预设,即可轻松、便捷地实现交互切换,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避免忙中出错,为扩容增效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例如,在《黔之驴》课件中。我以成语的理解作为课堂的导入手段。在“导入”页面中,先以文字动画的形式,显现“黔驴技穷”、“庞然大物”这两个成语,并配以图片底板及“问号”动画,以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又如,在《愚公移山》课件中。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剪了九幅图片,贴在“复述课文”部分的页面中,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因此,学生在复述时,条理清晰,并增加了许多创意,由此培养了学生的散发思维能力。
3、通过课页的制作和网络教学,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引向课外,使学生可以随时接受教学和辅导。
运用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其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适应这一巨大的改变,人类就要具有更高更新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出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光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信息,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力,更是为了使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得到强化,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学,提高做学问的能力。当然,要真正达到以上的目的,执教者就必须加强学习,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