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文说明资料
- 资源简介:
- 约6650字。《在寻找"败野"的日子里》
1.选文主要描述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1970年仲秋到11月这段时期的研究情况,尤其详细描写了寻找“野败”的艰辛历程。
2.袁隆平的精神和品质:随时调整自我,保持最佳状态的工作心态,无怨无悔,心无旁骛,认真执著的工作态度,不畏艰苦,积极进取,勇于突破的科研作风,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一心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善于抓住机缘(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这些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细腻感人,有诗的意境,绘画的色彩,给人情景交融的美感。景物描写印合着传主袁隆平及其助手的心情,对人物精神品质方面起衬托的作用。你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你既有装满天下苍生的宽广胸怀,也有富于生活情调的常人之心。在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赞叹和仰慕中,你用你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读了自己的人生真谤——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谈到杂交水稻的成功,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说,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有知识是很重要的;有了知识,又发奋努力,才会有灵感;再加上好的机遇,才有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如果没有平常日积月累的知识,即使流再多的汗水,在科学上也出不了灵感;即使机遇再好,也可能视而不见。 只有刻苦学习,掌握丰富、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长期不懈地勤奋努力(汗水),将知识和汗水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放过昙花一现的思想火花,及时捕捉和运用探索中孕育和迸发的灵感,做“有心人”,善于把握和抓住机遇,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作为。
《遨游建筑天地间》
1.“遨游”,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求学的畅快;“建筑天地间”,切合了两位建筑科学家的广阔天地。
明确:本文是写梁思成、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的求学生活。既写了二人的隽永的爱情,又写了二人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作为生活的勇士的幽默;既写了二人性格上的矛盾差异,又写了二人解决矛盾后的和谐。
第一方面(1自然段-----5自然段)描述梁思成与林徽因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情况。
第二方面(6自然段-----11自然段)讲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分歧与妥协。
第三方面(12自然段----17自然段)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的学业收获。
2.林徽因先遇到的难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招男生,因为建筑系学生要彻夜赶图,而无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面对难题,她“不肯就此妥协”,结果“大学档案显示,自1926年春季班开始,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