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10字。
标点符号的故事
1、同样的话,同样的字,同样的字数,标点符号变了,意思就变了。不妨举例说明:
透发全,无麻子,脾气不大,和顺。
头发全无,麻子,脾气不大和顺。
2、还有一个故事说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而老百姓在“卖”字的后边加了一个逗号,就成了“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3、一天,小明正在写一篇对话很多的作文。他把逗号姐姐、句号哥哥、感叹号妹妹、引号弟弟等标点家族的成员们全都用上了。大家见小明用上了自己,都很高兴,纷纷夸耀自己本领大,用处多。
不一会儿,大家就吵得不可开交。骄傲的引号弟弟首先站出来,吼道:"哼,你们瞧,谁说话不用到我引号小弟啊!哈哈,我可是最伟大的标点符号!" 逗号姐姐皱起眉头,瞪大眼睛,反驳道:"大家看,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谁?还不是我,如果没有我,人们一口气读下来,怎么受得了?我才是最最重要的!"句号哥哥听了不服气地说:"哼!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因为我总要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 感叹号妹妹听了连忙站起来,尖声尖气地说:"文章里也少不了我,什么地方感情最强烈,就要我上场了 !"大家就这样你一句,我一言地争吵着,把正在一旁睡大觉的问号叔叔吵醒了。他揉揉朦胧的睡眼,不慌不忙地说 :"要是没有我,怎么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这时候,学问很深的省略号大爷发话了:"你们呀,整……整天这样吵吵闹闹的,成……成何体统呀!大家都……都是标点家族的成员,缺……缺了谁也不……不行啊!大伙儿应该团……团结友爱,互相……互相帮助嘛 !"
从此,标点家族立下了一条新规定:大家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协作,全心全意为主人服务。不可为了个人的荣誉而吵架 。
4、周恩来巧对“对牛弹琴”,对,牛弹琴。
5、舅父开糟坊,酿酒又酿醋,生意红火。年初一,外甥去给舅父拜年。糟坊大门上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养猪肥似象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舅父对此洋洋得意,当着众乡邻叫外甥读对联。外甥站在门前放声朗读:“养猪肥似象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乡人大笑,舅父啼笑皆非,扫兴而归。舅父本想讨个吉利,结果却讨了个晦气。
新年伊始,舅父本期望酒美醇香,醋香四溢,猪肥鼠瘟,生意兴旺。结果呢?猪仔长得像老鼠,个个都得瘟疫;酒酿坏了,都做成了醋,滴滴酸涩。
(刊于泰州师专《文教资料》2002年第4期)
6、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有一次外出访友,正是黄梅季节,淫雨连绵,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难开口,于是就在客厅写了一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朋友心里想:你这个徐文长看了纸条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不一会,徐文长信步来到客厅,抬头看见了纸条,心中默念到:“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用意,对朋友用这种使自己难堪的做法非常生气。他仔细一看,见未加标点,于是提笔加上标点,成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字未变,意思完全相反,主人见了反而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