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都的秋》的语言及标点符号疑析
作者:河北省沧县中学 赵丽娟 时间:2006/11/26 17:12: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35
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轻,来得静,来得悲凉。
“特别”是程度副词,不能用来修饰动词,只能作补语或放在形容词前作定语。应改为:••••••却来得特别的轻,特别的静,特别的悲凉。
2、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我的不远千里”,“的”多余,应删掉;“赶上青岛”、“赶上北平”,动宾搭配不当,应为“赶到青岛”、“赶到北平”;“饱”与“尝一尝”矛盾,根据文意,应为“饱尝一次”或“好好品尝一下”。
3、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第二个分号应为句号。
4、一个人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苏州”后及“上海”后都应用顿号点开,“厦门”后及“香港”后亦应该用顿号。
5、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前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6、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将近”后面须加一个确数,“将近十余年”表意不清。应改为“将近十年”或“十余年”。同样用法的词如“达”、“至”、“不过”等。
7、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中间的几处逗号都应为顿号。
8、向院子一坐,
“向”表意不明。释例:“向院子走”,施动者未在院中。“向窗子坐”,是对着窗子。“向院子一坐”,表意不明,根据文意,应改为“在院子里一坐”。
9、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动词宾语残缺,应“叫”后面补“它”,“使”后面补“之”。
10、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并且还”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11、这念错的歧韵,到来得正好。
“错”与“歧”造成否定不当,去掉一个。
12、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
前两个逗号应为顿号。
13、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深沉,幽远,严厉,”三处逗号应为顿号。
14、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前三处逗号应为顿号。
15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以为”与“以••••••为”重复,用其一即可。
16、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语义重复。应改为“简直像是家家户户养着的家虫。”
17、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
表意不明。应改为“雨后,在斜桥影里、桥头或树底一立。”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第一个分号用错,应改为句号。“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应改为“一株株的,它都会长起来。”
关于《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及标点疑析
河北省 沧县中学 语文教师 赵丽娟
1、 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前来问我道”缺主语,应为“她前来问我道”。“道”后面的逗号应为冒号。“她就正告我”
后面的逗号也应改为冒号。后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2、 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其中分号应为逗号。
3、 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些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其中分号应为逗号。
4、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其中分号应为逗号。
5、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
不合逻辑。“早晨”应比“上午”早,用“才”字语义逻辑不同,应去掉“才”。
6、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这”指代不明,且主宾搭配不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但前面“当••••••时候”是介宾短语,在这作状语成分,所以“这”指代不明,应把“当”删掉,让“••••••时候”作中心语;这时,语义就成了“时候是伟大”,搭配不当,所以还要改为“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的时刻啊”。
7、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前面两个逗号应为顿号。
8、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第一个逗号应为冒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