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2 15:10:0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0140字。江苏省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一)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分三卷,甲卷为必考题,乙卷为选考题,丙卷为加试题。本试卷甲卷乙卷满分共计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为考生统考内容;丙卷满分共计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为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甲   必考题 (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艺术家与匠人
  叶廷芳
  艺术与文学一样,都是人的心灵的产物。
  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自于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匠人的作为。但彼此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匠人的习性是重复(这里所说的“艺术家”和“匠人”都不在于他们的外在身份,而在于他们的内在实质)。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故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这种智慧来自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无怪乎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因为达•芬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而且也属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难怪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要求建筑师(西方的建筑师也属于艺术家)掌握11门知识,其中有的知识门类看起来似乎与建筑毫无关系,如医学、心理学等。其实,大脑“灵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时则经过糅合发酵,酝酿出某种未曾有过的“香醇”,一种艺术中“有意味”的韵致,这就是作品中“灵气”的体现。
  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原创的美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着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他也谈不上什么相关的基础知识,离上述维特鲁威要求的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自负的师傅还往往坐井观天,让徒弟高山仰止。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即便有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半就被扼杀了!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性,也成为他们的宿命。这也许可称为中国的“匠文化”。
  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享受过现代意义上的“家”的地位。例如,我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我们的“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这种培养匠人与贬低杰出人物的“匠文化”的长期延续,造成了我国艺术家相当普遍的“匠人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意识薄弱,习惯于承袭前人,仿效他人,重复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从而窒息了自己的创造灵气,而增添了创作中的匠气。须知,灵气乃是艺术个性的灵魂,而匠气则是平庸的同义语。正是这种被动性的匠人心态,我们的艺术史少有更新换代的变革。其实,更新换代才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反叛则是这种变革的动力。故最近听到一位现代意识觉醒了的艺术家这样说:“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任”。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反传统”并不是不要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它只是“不重复”传统而已。事实上,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人才开了新思潮的先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只要回顾一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美术中的毕加索、音乐中的勋伯格、舞蹈中的邓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学中的卡夫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就不难理解,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的文学、艺术家都以重复为忌、为耻,所以戏剧家迪伦马特说:“任何古代大家和现代名家都不应享有让人永远仿效的不公正特权。不过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激发者和对话者。”
  (摘自2007年1月2日《文汇报》,有删改)
  1.联系第二自然段,说说艺术家创造一件伟大的充满“灵气”的艺术作品需要哪些条件?(4分)
  2.为什么作者认为“‘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任’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6分)
  3.联系全文,指出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并作简要分析。(4分)
  4.文中说:“我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我们的‘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联系上文简要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请联系我国历史,再举出一种类似的情况。(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