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 资源简介:
- 共22题,约9820字。江苏省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三)
(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分三卷,甲卷为必考题,乙卷为选考题,丙卷为加试题。本试卷甲卷乙卷满分共计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为考生统考内容;丙卷满分共计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为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甲 必考题 (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花 信 风
严 阵
花有信吗?有,当然有。花信在哪里?在二月的风里,在二月的感觉里。
二月是个幽秘的月份。二月的一切,似乎都是深藏不露又似乎都是欲藏犹露的。二月的一切,似乎都是静悄无声的,又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你面前喧嚷挤拥且一闪而过。看到那些水吗?大江溶溶,小河悠悠,冥冥之中,你忽然会感到,有一些电话都快打爆了,还有成堆成堆的短信和电子邮件。那是来自最近的地方和最远的地方的红盖头下面的心脏跳动的声音。你看到那些山吗?那些在天际线上逶迤着,似乎还有斑斑残雪的山,那些在胸前层出不穷如波涛般一直铺向磅礴的云雾中间的山,你会感觉到一些绿色的雷声正在其间开始成熟,还有许多许多的眼神,许多许多你似乎能读懂却又似乎不太能立刻读懂的眼神,在氤氲的气流之间浮动着。你看到那些树吗?那些远远近近的千姿百态的树,那些用它的小枝笼着你的小窗,或者爱抚着它身边的那片黄土地的树,在它们的疏枝密影之间,是不是正在蔓延着万紫千红的让人数也数不尽的梦幻?你看到那些草吗?那些平时很难让人注意到的小草,它们枯枯的,黄黄的,可是就是在那片冬天留下的枯黄中,它正在一分一秒也不消停地打造着绿遍天涯的蓝图。
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你是不是决定要嫁给谁了?点点头又摇摇头,甜甜的又涩涩的。那么多笑容,那么多泪水,一拥而过。笑着抱紧它,哭着抱紧它,一种没有芬芳的芬芳,一种没有萌动的萌动,让全世界都羡慕吧,这就是我们脸上的梦。丁冬,丁冬,门铃响了,一扇门打开了,又一扇门随着打开。找谁啊,找你,就是找你,先生。就是你,小姐。就是找你,同志。就是找你,同胞。我是送信的,我给你送信来了。信在哪里?在你所有的树枝上,在你所有的泥土里。在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慢慢地,细细地,逐句逐字地读吧,它不是一封普通的信,它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
这一切都是在风里,都是在二月的风里,因此,当你偶尔出现在街头,或在公共汽车站,或在咖啡馆门口,或正匆匆走过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或在与朋友的挥手之间,你都不要忘了,就是此时此刻,你忙碌的身影之下,你匆匆的脚步之间,正有一种柔盼,一点灵犀,一份契机,在不停地围绕着你。那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沉默,打开绿,打开许多许多紧紧含着的新芽和幼蕾,也打开希望。
一切都从不停止,就是因为没有时间回顾过去的皱纹。扑面而来的是满怀满抱的灿烂和辉煌。高山流水,海角天涯,似乎都在酿造着同一壶美酒。背着沉重的背囊,几乎所有的面孔都那么年轻,都那么陌生。一阵笑声响过,留下了一串你必须认真思考,认真回答的问题:你是昨天人?你是去年人?你是过去人?
你能感觉到吗?那二月带满花信的风,正在你的发梢轻轻拂动,正在你的肩际拉开你的丝巾,哦,不要挡着我。它透过你第一次敞开的衣领,沁入你胸前的肌肤,给你带来那种乍暖还寒有某种东西混合在一起的似乎自己正是一棵准备开花的树的那种无法以语言形容的感觉。
自己约好的人,不能让别人去见。笑什么?是不是要开学了?告诉你,那是风韵。对某些人来说,也许就这么擦肩而过,顶多在唇边微笑一下,然后终生不再相逢。可是,朋友,你知道你刚刚错过了谁吗?它不是也可能正是你面前匆匆而过的人流中的普普通通的一个,你可能视而不见,也可能见而不视。它就是二月,二月的空气,二月的风。你知道它留在你的发丝上,面颊上,沙巾上,衣袖上,还有你刚刚从冬的素裹中裸露出来的每一个羞涩的毛孔上,是一些什么吗?那不仅仅是一次拂动,那不仅仅是一次抚爱,那不仅仅是一次无言的回眸,那不仅仅是不曾相识中的一次相识。那是一次赐予,那是一次抛洒,那是满目开放的信息,那是万紫千红的先奏,那是无声的叮咛,那是含情脉脉的期盼。
花有信吗?有。花信在哪里?在二月的风里。在二月每一双清澈的眼睛里。在二月每一颗跳动的心里。也在二月所有缭乱的梦里。
⒈作者说“二月是个幽秘的月份”,文章具体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二月怎样的“幽秘”?(4分)
答:
⒉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二月的风”的特点,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表现出“二月的风”的什么特点?(4分)
答:
⒊这篇散文以“花信风”为线索,可谓匠心独运,涉笔成趣,魅力非凡,请任选角度,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
⒋本文画线的语段,着重写了“二月的空气,二月的风”的亲切、可爱和鲜活,作者运用了特定的人称和感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对“二月的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请你结合散文的主题,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①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即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