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5 9:42: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00字。24 、赤壁赋
  (国际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6课、苏教版必修1、广东教育版必修2第15课、语文版必修第二册第15课)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苏轼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儒、道、佛思想集于一身,《赤壁赋》是其代表作,本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先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辩论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愤懑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从形式上看,本篇又是文赋的典范,既自由疏放,灵动有致,又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多读,由浅入深地读,比较着读,读出韵味,读出旨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默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通过质疑和交流扫除字句障碍;(2)通过朗读、背诵,了解文赋的文体特点;(3)拓展阅读,在联系比较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
  一 . 新旧联系,导入新课
  1 .投影张之洞题黄冈东坡故居对联
  五年间谪宦栖迟,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哪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
  ——黄冈东坡故居联
  2 .老师扣联中“此”字发问:“此”为何也?[黄州即今天的黄冈]然后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出《赤壁赋》。
  3 、教师启发谈话: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要数“赤壁三咏”——二赋加一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念奴娇》词,同学们,让我们再作一次深情回眸——齐背。因为这首词,念奴娇词牌可以不叫念奴娇而叫“大江东去”或“酹江月”。这首大江东去词在词的大江里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从此一个声音悠远地响了起来——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壮景仿佛还在我们面前,那人生如梦的浩叹仿佛还在我们耳边,让我们带着这些温馨的记忆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 新旧联系,激情导入。老师带有感情的解说,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学常识,又引发了其阅读的欲望。 )
  二.默读圈点,疏理课文
  1 .学生默读,圈点,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句障碍,把握各段大意,标出有疑难的问题。
  2 .投影下表,检查自读效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