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又一次漂亮的转身——《赤壁赋》导语设计

作者: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史发民  时间:2008/4/16 15:35: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419
  我们似乎一直对中庸之道不太感兴趣,可一直在渴望既无过也无不及的恰到好处——成熟。
  我们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学着“做点辩证分析”,先请在下面句子的空格上填入恰当的字。
  1、“恭而无礼则  ,慎而无礼则   ,勇而无礼则    ,直而无礼则     。”
  2、“子温而   ,威而不   ,恭而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恭、慎、勇、直”都是美德,谁会认为“恭谨、慎重、勇敢、直率”是不好的表现呢?但是,如果缺乏“礼”的中和调节,则难免顺势发展,优点转为缺点,流于“劳苦、畏缩、冲动、刻薄”。由此可知,“礼”为社会群体订下适当的行为模式,依照个人的角色、身份、地位、功能而有合理的规划。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中,礼必须普遍受到认同与遵行,否则社会难免动荡不安。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
  这三句描述值得玩味,因为其中每一句都显示了“对立之统一”,在两极之间找到平衡点。认识孔子的性格,可以由此入手。
  首先,“温而厉”应该是对学生的态度。
  其次,“威而不猛”大概是孔子在社交公开场合的表现。“威”是由庄重所透显的威仪,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是也。沉稳内歙,不苟言笑,举手投足合乎礼的要求,使人望而生敬畏之心。行动如此,说话亦然;孔子所下的判断,凛凛然有正气,闻者足戒,如:“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但是,相对于此,孔子从无凶猛之状,好像要令人害怕似的。子贡形容他“温、良、恭、俭、让”(《学而》),以致各国领袖都愿意向他请教为政之道。
  至于“恭而安”,则是孔子的闲居自处情形。“恭”是客气、谨慎、矜持的意思。如果一心求恭,可能显得退缩、懦弱、迁就。修养固然必须顾虑人我关系的和谐,因此谦退、恭敬是应该的,但是一味如此,也可能丧失自己的原则,内心缺乏定见,无法自得其乐。孔子的“安”来自不假外求的精神与超越俗世评价的智慧。
  以上三句话显示了“执两用中”的功夫与境界。人的性格修养必须先界定积极明确的目标,如“温、威、恭”,努力以赴;同时要避免走向极端,如“不厉、猛、不安”,以免利害并陈,两相抵销。以孔子来说,这三方面的特质又是分别针对他与学生的关系、他与社会大众的来往以及他自处时的态度。合而观之,正是他生活内涵的三个焦点,塑造性格也应该有此考虑。(参见傅佩荣《<论语>心得》)
  “执两用中”实际上就是“中庸之道”的别名,也是成熟人格的的成熟之处。要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上下求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幡然醒悟。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怀特海说:受过教育的人最后展现的成果,就是高雅的风格;《念奴娇  赤壁怀古》我们已经学过,我们已初步体验到了苏东坡面对如梦人生和早生华发的豪放旷达——他没有醉死梦生,一味沉沦,也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酒浇愁,而是“一樽还酹江月”,把对英雄周郎的“遥想”那一种豪放又悲愤的入世之慨,借一杯酒,化为寄情山水抱明月的出世旷达之心。
  这又是一次漂亮的转身,一次成长中的成熟,成熟中的成长:以前的一切罪过,都只因我自己锋芒毕露。
  这又是一次“蓦然回首”!
  青涩的苹果霎时通体金黄——在这秋风横扫落叶的季节。
  今天,此时此地,春光明媚,甚至灿烂如夏,我们初读《赤壁赋》,是否还能体验得到那个中滋味?是否能感受到消极情绪之后的豁达乐观?是否还能深思出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深沉情思,那份寄寓旷达风貌之下的满腔悲愤?
  注:按惯例,每课导语都是“审题”,《赤壁赋》的导语就是,先说“赋”的渊源及具体内涵,再说“赤壁”及其与之直接相关的物、人和文,温故而知新,以更好地体现“自读课文”的引导功能,可在理科班试过之后,同学说这一作法不如由“成熟”导入好,于是有了这篇札记。感谢弟子!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bbg 于04-18 22:11发表评论: 第4楼
  • 是不能太聪明。大智若愚,潇洒天地,有所不为,方有所为。
  • 东坡 于04-18 16:07发表评论: 第3楼
  • 如此设计导语,没料到。
  • 东坡 于04-18 16:07发表评论: 第2楼
  • 如此设计导语,没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