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9 10:26:0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7000字。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经典回眸】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                                  寒塘
  韦应物                                赵瑕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唯见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策略指导】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一)、形象的内涵
  诗歌的形象也叫意象。它是熔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大类。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事物形象包含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和物象(如《蝉》中的蝉);景物形象主要是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客观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歌中的意象更多的是指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
  (二)、鉴赏策略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1: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                                         
  例2: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例3: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例4: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 诗中渔翁是一个什么形象?
                                        
                                        
  2、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鉴赏时应抓住事象中关键的动词与形容词,物象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讽喻意义,体味出物象内在的品格与精神气质。
    例1: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问:试析诗中小松的形象?
                                       
                                       
      例2: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问:三首诗中蝉的形象有何不同?
                                          
                                          
      3、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一般是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打下的基础。鉴赏时要学会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分析景象所营造的意境,以此来领悟诗人的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