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字。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吴淞中学•林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的杂文笔法和巧用对比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涵,联系现实,获得启发和感悟,“以古鉴今,古为今用”。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唐宋八大家”→唐代两位→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如:《师说》);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反应了“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的社会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观点。
二、作家简介
生平: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又官终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欢读书,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后又迁柳州刺史,四年后病逝于任所。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接近了人民,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文学主张:重视文章内容,文以明道,“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创作:主要作品致可分为四类:传记、论文、寓言、山水游记。
传记。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封建论》等。
寓言。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