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30字。
如何写好辩证论证
所谓辩证论证,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思维论证文章论点。回顾二十余年的高考作文题,始终强调了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现实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作文题,既要让学生读懂文题,人人有话可写,又要有一定的说理深度去辩证地论证观点,从而拉开得分“档次”,这就取决于考生能否运用高中哲学课所学的基本哲学观点,对文题与材料作辩证地分析说理。然而由于文理学科的区别,许多理科学生自然产生对政治学科的忽视,哲学常识没有学好,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势必不会辩证的论证说理,又加命题的隐藏性(命题一般回避了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截说理,而是往往通过寓言、童话、漫画、图表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等材料渗透暗示),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因而造成了许多考生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化甚至跑题的现象。说理不透,片面偏激,绝对化,正是许多考生作文的通病。如果考生审题时能做到某种哲理性的思考,进行辩证地阐发,就不难切中题旨中说理的内核,进行准确全面精密地说理,自然就会提高文章的档次。为此,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作文试题与平时作文训练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具体文题加以辩证阐释。
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例如1990年高考作文:
一对孪生姐妹评价玫瑰园。第一个小姑娘因花下的刺扎了手便说这是个坏地方,第二个小姑娘看到每丛刺上都有花,便说这里是个好地方……
要求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确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哲理提示:任何事物都有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错误、成绩与缺点、光明与黑暗等两面性,评价任何事物,首先要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地片面地看问题。
又如1995年高考作文题:寓言诗《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议论文。
寓言诗《鸟的评说》,所寓含的哲理亦是“要正确地评价别人”,鸟儿的互相贬评是不全面不辩证的,是缺少两点论的。
再如材料: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狼是鹿的天敌,狼的存在,鹿就有被狼吃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牧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把狼斩尽杀绝。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无狼之后,小岛成了鹿群的天堂。一度,驯鹿头数增加。它们再也用不着竖起耳朵吃草,用不着狂奔逃生了。它们懒洋洋地吃草,晒太阳。但是,好景不长。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由于驯鹿太多,牧草有限,加上驯鹿种群退化,体质下降,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的数量大减。从这里牧民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驯鹿,但他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它是选种机,捕杀弱鹿、病鹿,起着择优汰劣的作用;它是控制机,限制着驯鹿的数量,防止“鹿口爆炸”;它是强壮机,驱赶着鹿群奔跑跳跃,保持生机。失去了狼,弱鹿、病鹿群安逸懒散,体质下降。一遇严寒,食物缺乏,便纷纷倒毙。没办法,牧民们只得引狼入岛。不久,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
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