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奏议类文体解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16 22:44: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奏议类文体解说
  作者:吴承学 刘湘兰
  奏议类文体,多为臣子向君王进言的上行公文,是封建君主政权下大臣用来参政议政的常用文体。奏议文起源久远,早在《尚书》中就记载了许多大臣告谏君王的文辞。姚鼐《古文辞类纂》概括说:“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秦代以前,臣对君的进谏之文称为“上书”。秦始皇将“上书”改称为“奏”。自汉代开始,随着国家文书制度的逐步完善,奏议文体的种类开始增多。刘勰说:“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汉代对奏议文体的功能进行了规定,初步建构了奏议类文体的体系。自汉以后,封建政治体制趋于复杂,奏议文体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奏议类”收录了书、疏、议、奏、表、札子、封事、弹章、笺、对策等文体;吴曾祺《文体刍言》将奏议类分为奏、议、驳议、谥议、册文、疏、上书、上言、章、书、表、贺表、谢表、降表、遗表、策、折、札子、启、笺、对、封事、弹文、讲义、状、谟、露布等三十多种文体。正所谓“人臣进言,自有定体”(王之绩《铁立文起》),这些奏议类文体各自具有相应的文体功能和写作要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体形式。本文拟介绍自汉以来就形成的章、表、奏、议四种主要的奏议文体。章、表
  章、表是两种性质相近的上行公文,二者的文体意义接近。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解释章、表文体名称的由来时说:“章者,明也。《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表者,标也。《礼》有《表记》,谓德见于仪。其在器式,揆景曰表。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李善注《文选》时,将“表”解释为:“表者,明也,标也,如物之标表。言标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曰表。”可见,章、表的文体名称,皆取发明事理,使之显见于外的意义。明代学者黄佐也认为:“章者,明也,其义与表同。……谢恩陈情,章表一耳。”(《六艺流别》)
  不过,汉初制定礼仪规范,章、表是各自独立的奏议文体。二者在文体功能与文体格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据蔡邕《独断》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