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60个字。
中学语文“自读点悟导引”教学法研究
作者:黄金
单位:徐州第五中学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融合了自主、探究、合作等现代教育理念。这种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在教师点拨或者学生相互点拨下,学生领悟,再由教师指导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1、自读: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教科书及有关文字辅导材料的阅读,积累学习信息,构建认知结构。
2、点悟:是老师点拨、学生领悟的过程。即老师在学生读书自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提高思维导向。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已有学习信息二次加工,体味领悟出新的知识信息。
3、导引: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把教学内容及思维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展的过程。
正文:
一、 问题的提出
1、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教会学生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2、 我国古代学者总结治学经验时对自学多有论述。程颐指出“学者先要学会疑”,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习是一个见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而以往的一般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质疑。不论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疑问”总是由教师提出的,这就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习的主要过程—见疑和质疑。而这一点恰恰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之一。
3、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魏书生和洋思中学教学理论的主要内涵,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不敢大胆革新和尝试,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