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10字。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掌握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感受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与追求爱情的不易,认识到刘兰芝、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
2、了解本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诗中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的含义和用法,注意区别古今异义的词
重点难点:
1、疑难字、词辨析,18个“自”字19个“相”字的不同解释
2、欣赏本诗的艺术形式,如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叙事诗的特点等
第一教时:
•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 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 本诗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也把它称作《孔雀东南飞》。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1、介绍: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们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选自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
2、字词:
自缢(yì)徘徊(pái huái) 箜篌(kōng hóu)公姥(mǔ)槌(chuí)床伶(líng ) ( pīng)俜萦(yíng) 绣腰襦(rú) 葳蕤(wēi ruí) 遗(wèi)施蹑(niè) 丝履(lǚ)
玳瑁(dài mào) 纨(wán)素磐(pán)石拊(fǔ)掌窈窕(yǎo tiǎo) 否(pǐ)泰络绎(yì) 白鹄(hú) 踯躅(zhí zhú) 指如削(xiāo)葱根
青骢(cōng)马赍(jī)钱摧藏(zàng)
晻晻( yăn) 仕宦( huàn)
3、文化常识
时间表述法:
子(23-1)夜半(三更、三鼓)
丑(1-3)鸡鸣(四更、四鼓)
寅(3-5)平旦(五更、五鼓)
卯(5-7)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