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代表作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 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 世纪)约500 多年间的诗歌305 篇。举其略数称“诗三百”或“三百篇”。最初只称《诗》,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大多是各地民间歌谣,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子,押韵方式也有变化。
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赋”指直接铺陈叙述;“比”就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即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要歌咏的内容,往往可以起到联想烘托的作用。
《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特别是一些双声、叠韵、叠字语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屈原与《楚辞》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先驱,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的结集。这种诗体吸取了楚地民歌的营养,突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句法长短参差,每句自四言、五言至八言、九言,句中句末多用“兮”字,有其明显的特征。汉代人贾谊等也竞相效仿,统称楚辞。
由于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又由于屈原的代表作品是《离骚》,所以又以“骚”来代称楚辞。“骚”与《诗经》中的“风”并称“风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楚辞》一书,是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及汉代人的模拟之
作合编而成的。
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记载了有关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具体而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左传》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简洁精妙,尤其善于描述战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国语》作者是谁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写。记载史实不是自始至终地系统叙述,而是有重点地记载若干事件。《国语》以记言——历史人物的言论——见长,这是它不同于以记事见长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之处。
5.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战国策》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作者不详。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策士”——投靠君主或公卿为其出谋划策的人——游说诸侯或相互辩论时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提出的斗争策略,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政治活动。它长于论事,善于刻画人物,语言上或雄辩,或幽默,或铺陈,或机巧,
总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6.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做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吏,50 岁时做过三个月鲁国的司寇。后曾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但没有被采纳。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著书立说
和教育工作。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是保守主义的。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优秀者七十多人。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对普及和发展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从中可以了解孔子的政治、学术思想及其生活情况。每篇从首句中节取二字或三字为篇名。
7.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与《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