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70字。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3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鸣报晓筹。此时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
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B.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唐玄宗迷色误国。
C.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一样值得人们同情。
D.李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3.对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之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4~5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4.选出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瀣:美酒名。瀣xiè B.黄庭:山名。
C.元知:开始知道,才知道。D.等闲:平常,不在意。
5.选出对语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两句,说明作者在夕阳斜照、苍烟摇曳的自然环境中,努力排除尘事的纷扰,表达了对当时昏暗朝廷、恶浊社会的厌弃和否定。
B.“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几句,隐寓着在现实生活里不愿如此而又不得不如此的慨叹。
C.“老却英雄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