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70字。
诗歌创作背景概述
湖南衡东县欧阳遇中学李丽
我们分析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牵强附会的把握主题。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背景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一、社会政治生活背景
诗歌作为典范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一)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文学的发展也不平衡。
建安诗歌 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从洛阳迁都长安,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郡起而讨之,讨董盟军各怀野心,军阀混战,国无宁日。曹操在混战中势力得到发展,乃以勤王为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改元建安。其间政治、经济、文学均得以发展,“三曹”、“七子”等建安诗人皆聚于曹氏,彬彬称盛。这个时代的诗歌有自身的特点:①内容上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乱和人民的疾苦。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B、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曹操《神龟虽寿》
②艺术上,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直接,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从思想和艺术结合起来,就是后人所说的“建安风骨”。
乐府民歌 ①北朝争战尚武: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典型的女孩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例子。当然连年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诗中也深刻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②南朝艳情相思:南朝尽管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动乱的北方相比,社会是比较安定的。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艳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乐府诗歌的唯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艺术手法含蓄的抒发了男女爱慕情怀。如《西洲曲》
(二)唐代:唐初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强盛,疆域阔大,经济文化达到繁荣的顶点。但到了玄宗后期,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是大半个中国遭受严重破坏,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人民纷纷破产流亡。最后导致农民大起义,九零七年唐朝灭亡。唐代诗歌是我国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伟大作家,又是百花齐放、群星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