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10字。
2009年高考作文公式导航
写作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一点早已被一些目光敏锐的一线教师注意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利用这一点,总结出各自的独特的“公式”。
一、“框架式”作文法:
浙江省嵊州市郑风雷老师设计的“框架”式作文法,意在让学生可以像利用理科公式一样,去利用这些“框架”。例如:
“框架”一:人物+外貌式。
例句:我爸爸40多岁,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
“框架”二:关系+特点式。
例句:我最佩服的人要数我的同桌王斌了。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框架”三:人物+外貌+点题式。
例句:我的朋友张彦,长着一双不大但顶灵活的眼睛,她是我中学几年最知心的朋友。
……
有了这么若干个“框架”,对作文感到无从人手的学生,至少知道怎么开始去写,敢于提笔了。
二、“套路式”作文法:
这一方法的首创者、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中学的林永山老师指出:“所谓套路,实际上就是一个规律性的方法。它包括立意与立论的方法、布局结构的方法、技巧运用的方法和组织语言的方法。”据林老师讲,他从名家名篇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作文套路,已多达七八十种。限于篇幅,下面仅择要介绍一些:
(一)记人作文“套路”
1.引联式
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例如中学教科书选用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套路”的范文。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有三:一是在于“睹物”的“物”要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这个思路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例如中学教科书所收的《荔枝蜜》,作者由于被蜂蜇而恨它,后来听说蜜蜂以为人要伤害它才蜇人,它一蜇,也就耗尽生命而活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原谅了它——恨的感情淡化了。后来偶然喝了一杯荔枝蜜,觉得生活都是甜的,于是想去看看蜜蜂这个“小生灵”。由于吃了人家的蜜欠了情,于是关心之情随之萌生。到了蜂场一看,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悔恨内疚与敬慕热爱交织在一起,不禁叹道:“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接下来以蜂喻人,并梦寐以求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在当时倡导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时代,恰切地表露了作者愿做人民中普通一员的心迹。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一、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二、要注意以后的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