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失分的非智力因素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6 11:29: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08
  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个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写作文时,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即认同意识。考生是主体,阅卷人是客体,只有主客体统一,才会出好成绩,所以,考生在应尊重阅卷人,避免涉“作文雷区”,出现“硬伤”。
  1.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习见的错误。
  近年来各地出版的高考优秀作文选对考生有一定的误导。这些选集多喜欢选考场作文中的特例和异类,或构思奇巧,或内涵深刻,或语言华美,但毕竟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而且未必每次都能写成功。有的考生不明白这一点,作文时总喜欢别出心裁,刻意求新、求异、求华美,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实佳作往往伴随争议,从得分上说风险也不小。例如广为流传的《赤兔之死》,优点固然突出,缺陷也很明显,换一组评卷员,着眼于它思想上的不足,可能50分也上不了。所以刻意追求高分,不顾自己实际水平的做法是不好的,平时没什么思想准备,还是平平实实地写一篇“平庸之作”为好。
  2.偏离题意,失分量大。
  话题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写作不能“搭牢一点,信马由僵”,“泛而无当”。 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在审题立意上下功夫,一笔下去必然离题万里。从阅卷实践看,老师非常看重是否切题,如果偏离题意,一刀下去那是非常“狠心”的,往往就只在及格分以下了。
  3.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有种情况是无标题,可能是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忘了补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4.入题,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
  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
  5.答题时还要注意自己字迹清楚、标点正确、布局和谐,整洁美观以此去激起阅卷人的审美愉悦,这是获得阅卷老师好感的重要条件。
  貌美是以独特的魅力使阅卷人一见钟情的一张王牌,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
  6.错别字和字数。
  评卷规定:1个错别字扣1 分,实际上因错别字扣分大大高于这个规定。有些错别字不只是笔误,而是语文水平低下。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评卷中,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哪有那么多的废话好说”的反感。
  7.避免“参考”已经发表的文章,不要让阅卷老师误以为你的文章是借来的。
  古人常常告诫我们:为文要偷。作文应该“引用、化用”,但“偷”要偷得有技巧,要“天衣无缝”。
  作文试题明确规定“不得抄袭”。这里的抄袭其实就是背诵已经发表的文章。这类抄袭,不可能是一字不差的“抄”,所以,只要判定两者的主要段落一样,就能“定案”。这样的作文,给的分都在15分之下,是很严厉的。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化用成功之作的主题、技法得到高分,就心存侥幸,盲目背范文,抄袭套用,弄得文不对题。
  8.正确理解和对待发展等级分。
  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作文创新应该建立在先达到文通字顺、结构完整、切题的基础上。有些考生只是在形式上创新,用形式掩盖内容的不足,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辞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这就告诉我们:锤炼思想,是在作文根本处下功夫;思想深刻,才会让人刮目相看。阅卷者大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你想瞒天过海,只怕是弄巧成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