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高考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的备考策略
[考纲阐释]
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上共有三项考查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表明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类别、情理等方面的分别,考生要能根据测试的要求选出应选的项。“归纳、概括”是要求考生能抓住文章中最主要的和最本质的东西,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分析综合”指的是分解剖析的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能力层级。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与综合不是互相孤立的,也不可能截然分开。分析是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命题规律]
“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这些年一直保持稳定,采用客观题型,设题l-2道。如果只设一道题,就把文章的内容和行文特点归纳概括成若个方面、若干个小点,要求判断其正误。如果设两道题,一般前一道题会就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事特点等作为辨析思考对象,聚焦于一点,从文中摘出若干语句,分编成四组,要求选出“最能体现……”的一项;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文内容,与一道题考查的形式相同。
从命题材料看,已从过去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扩大到诸子散文、赠序、书序、笔记小品、文言小说等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常是题目最可能的“采点”之处;从命题内容看,以人物作为设题的唯一依据的局面被打破,分析评价事理的题目有所增加;从命题形式看,干扰项的设置更具有迷惑性、隐蔽性,这些无疑都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题步骤]
1. 整体把握,圈划重点字句
整体理解原文的内容是准确筛选信息的前提。史传类文章都是以叙述为主的,一篇文章的几段文字通常由几件事构成。答题前,首先要细心通读全文,读时要善于利用文后补注,利用选项信息,利用课本知识。在不离开文本语言环境的基础上留意词类活用,留意古今义不同,留意固定结构,留意特殊句式。在阅读过程中要有对弄不懂的生词不管,对专有名词不动不管的良好的抗干扰考试心态。做到这些就能将文段读得顺,读得踏实,读得明白。与此同时应尽量将下列内容圈划出来帮助自己准确快速锁定答题区域:①何人,何事。②几人、几事,关系如何。③人物举止、主张、情感、才智、品性、取向。
2. 细心比对,找出干扰因素
在阅读过程中,应将选项内容与文段中同选项有关的内容一一比对,核实有无“强加因果”“颠倒事实”“无中生有”“说东道西”“失实拔高”“张冠李戴”“牵强附会”“偏离题意”“时空错位”“误解词语”“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等问题。然后排除干扰,确定答案。
[解题技巧]
做“筛选文中的信息”题时可用“跳读法”来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这些重要的信息,很多时候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
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题时要联系语境,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至于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与语段的理解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