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景会,意与法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略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28 20: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评价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我国中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下面我就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所要注意的方面略加解说。<br>
感受意象<br>
我国传统的诗歌中,“意象”十分丰富,乃至于意象主义的“大师”,如美国的艾滋拉&#8226;庞德、英国的韦利等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生动性,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态美赞叹不已,竞相折服。<br>
意象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元素。一首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竟然组合了千山、飞鸟、万径、行人、孤舟、渔翁、寒江、大雪等八个意象;李白所作的1000多首诗篇中,就有300多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由此观之,离开了意象,也就谈不上诗。<br>
何谓“意象”?这一术语在我国由来已久,历代又多有发展变化,含义不尽一致。但在“小异”中也有趋于一致的表述: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心与物的同一,情与景的交融。“意象是具体化的一种感受”(艾青语)。<br>
成功的诗作常常以捕捉、提炼意象为创作的起点,我们来看看王昌龄表现宫中失宠女性的《长信怨》:<br>
奉帚平明金殿开,玉颜不及寒鸦色,暂将团扇共徘徊。犹带昭阳日影来。<br>
此诗以汉事喻唐事,以汉代始而得宠终则被弃的班婕妤主动到长信宫侍奉太后的遭遇,反映了唐代宫廷妇女的不幸生活。不难看出,清早拿起扫帚打扫,打扫完毕后手执团扇徘徊,这一切毕竟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此诗难能可贵的是它抓住了一只从昭阳宫(喻指得宠的后妃居处)飞来的带着“日影”(古代以“日”喻帝王,“日影”即指君恩)的“寒鸦”。这个意象一出,全诗顿时光芒四射,构成了鲜明的对照。<br>
对意象的鉴赏,也是高考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所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如,2002年全国统考题就是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提出了与意象有关的问题。其所问“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是一个含义丰富的传统意象。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br>
谈到“意象”,有人就会问,它和意境是什么关系?其实两者的构成元素都是情和景,但“意境”常就全诗而论,“意象”则多半指构成全诗意境的较小的组成部<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