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拿来 审慎使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私塾的语文教学科学吗?初一看来,也许绝大多数中国人会对这一问题嗤之以鼻;私塾——这一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里的封建教学形式难道还有科学存在的可能吗?<br>
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私塾教学形式已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以多学科为主的学校教育取代以语文教学为主的私塾教育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在举国上下对近百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语文教学的一片质疑抨击声中,置身于某些有识之士对当今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当头棒喝之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深刻反思当今语文教学利弊得失的同时,难道还不该拿出一点勇气来再思一下曾经在我国历史上流行了两千多年并且孕育出无数杰出人物的私塾教育吗?<br>
笔者以为,私塾的语文教学至少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借鉴。<br>
一:私塾的语文教材重积累<br>
中国的私塾萌发于春秋中叶,逐渐消亡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私塾的教材也有较大的变化,但据《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 曾仲珊 著)来看,以下教材曾经历多个朝代,广为传诵:<br>
《三仓篇》、《急就篇》、《开蒙要训》、《三字经》、《百家姓》、《诗经》、《论语》、《孟子》《春秋》、《礼记》、《千字文》、《国语》、《左传》、《战国策》、《老子》、《庄子》、《荀子》、《昭明文选》、《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千家诗》、《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和宋词、元曲等。<br>
具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上述书籍可谓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学、文化、思想的宝库,曾对炎黄子孙的修身、养性、治学产生过巨大影响。按照塾规,学生对上述书籍一般都要熟读成诵。试想一个学生,不要说全部,只要有寥寥几部默识于心的话,那么他积累的语言材料该多么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还会是件难事吗?令人遗憾的是,昔日学子手中最平常的教科书,今天只能摆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br>
多年来,金庸、梁羽生和琼瑶、三毛一直在争夺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至少在学生看来,我们的语文教材没有武侠、言情小说有味,不值得看;如果中学语文教材编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读了一辈受用,而不是充斥着思想动员、政治教条、道德说教的话,谁会冒着“忤师”的大不韪搞地下工作呢?<br>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近二十年来的语文教材,而是说那些经过历史检验,值得积累的经典诗文、老子念了儿子还要读孙子还值得看的佳作太少;而可看可不看,看与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