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选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21 7:55:5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160字。  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评卷补充细则
  9509整理    邮箱:9509@163.
  今年作文评卷,网上记分标示区分为以下三块:
  内容等级分,0——25分;
  表达等级分,0——25分;
  发展等级分,0——l0分。
  各标示区没有分等,但作文评分,仍按分项分等进行,请大家严格按分项分等标准评分。
  错别字、不够字数、没有标题、自拟标题的,在基础等级之表达项中扣分。
  基础等级分
  一、关于评分标准
  1、内容部分;以“题意”和“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内容”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中心”与“感情”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2、表达部分: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语言”“文体”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结构”或“字体”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3、记分应综合考察内容与表达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不跨等记分。
  4、“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表达项最多在一等下限记分,发展等级不能超过8分。   
  5、偏离题意的文章,内容项在四等记分,表达项一般不超过三等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4、5点,如有特例,须经核心组同意)
  二、关于内答
  (一)审题
  1.“踮起脚尖”的题意,其基本隐喻义有两种:一是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一是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从其联想(横向联系)意义说,则有多元含义,如踮起脚尖跳芭蕾,是别一种人生境界;在安静的场合踮起脚尖走过,显示出对他人的一种关怀;父母或孩童踮起脚尖对亲人的盼望,表达了一种思念或渴望;……无论议论还是记叙,虚或者实,本题都可做多向的理解和阐发。
  2.从今年考生作文实际来看,“题意”的判断应和“中心”“内容”相联系。破题准确,但论证过程产生部分游离、或前后不一致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判为“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
  3、内容完全与本题无关、另起炉灶的,即使含有“踮起脚尖”字样,也应视为“偏离题意”。
  4、针对“踮起脚尖”反弹琵琶,如主张“脚踏实地”的,不能理解为“偏离题意”。
  5、其他未尽情况,交由作文组长与核心组协商处理。
  (二)内容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恰k当,且有内在逻辑关联,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发散、让人不知所云,应视为“没有什么内容”。
  (三)中心
  1、文章符合题意,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主次详略得当,视为中心突出。
  2、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视为中心不明。
  (四)感情
  1、文章表达的感情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且符合情理,与文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视为感情真挚。
  2、文章表达的感情符合情理,视为感情真实。
  3、文章表达的感情基本符合情理,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4、文章表达的感情不符合情理,或与文章的内容冲突,视为感情不真实。
  三、关于表达
  (一)语言
  1、语言规范,语句结构完整,没有语病,语意连贯,读起来顺口,视为语言流畅。
  2、语言规范,语意基本连贯,或有2、3处语病,视为语言通顺。
  3、语言大致规范,语意不够连贯,或有4、5处语病,视为语言基本通顺。
  4、语言不够规范,语意不连贯,或有5处以上语病,视为语言不通顺。
  (二)文体
  1、试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评分标准”也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因此无论考生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要求。
  2、所谓议论文,是指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所谓记叙文,是指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写人记事的文章。但对文体的判定不宜过于死板,应从考生作文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灵活处理。如考生写成随笔,可视为议论文;写成叙事性散文,可视为记叙文;写成童话、小小说,也可视为记叙文。
  3、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文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又不能联结,或者大量地违反所用文体的基本规范,应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4、交章包含了多种文体,缺乏内在联系,但能联结起来,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三)结构
  1、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自然,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视为结构严
  2、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较自然,视为结构完整。
  3、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大致围绕中心,视为结构基本完整。
  4、文章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内在联系混乱,条理不清楚,或者内在逻辑十分混乱,或   文章没有完篇,严重影响到文章的完整,应视为结构混乱。
  发展等级部分
  1、不宜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应从高三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2、发展等级分与基础等级分之间应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在基础等级段得分较低的,在发展等级段可得分较高。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四等的,原则上不给发展等级分,特殊情况,最多不能超过3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三等的,发展等级分最多不超过6分。
  3、发展等级段13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比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其他情况按此标准折算。即只一点比较较突出给5分,一点达到要求给3分,两点达到要求给6分。
  4、所谓“达到要求”,指基本符合发展等级段评分点的要求。“比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突出”,指不仅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5、“丰富”之“论据充实”一点,不是指举例很多,因为“论据”不等于事实,它还包括道理,“充实”指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是与对事理的充分论证分不开的。
  6、“有文采”之“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是指排比、反复等句式表现出的“有气势”,而更应理解为文句在内容表现方面的有意蕴或简明精确。
  2009年普高招生语文试题(湖南卷)分析与评价
  2009年高考语文湖南卷承续了往年“典雅厚实”的整体风格,又注意在文化内涵、能力要求等方面做出同新课程高考转变的适当导引,整套试题内容厚实、发题较严谨、精神面貌昂扬,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
  具体而言,今年湖南卷体现了如下三个方而的特点:
  一、有常有变,变中求“辩”。“有常有变”是指在基本题型、试卷风格和提问方式大体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和时代要求,在局部做出调整和改变。比如一大题5小题(对联)题型的改变、科学类现代文体例的改变、18~l9题检测向度的改变等。“变中有辩”是指命题者在创造新变时,总是注意到与以往试题的内容和体例的联系,注意到在现在的试题与将来的检测目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从而显示出一种清醒的“辩证”意识。比如科学类现代文,文字材料仍关涉自然科学,而其内容指向却暗中转换为社会科学;古诗词鉴赏仍以湖南卷常见的“对读”形式出现,但此次对读却引入了从未在湖南卷出现的“词”;18~l9题考查“艺术手法”和“象征”,似乎是一种新变,而这类提问对于经历了“文章赏析”训练的广大师生来说,却并不陌生。试卷中的这种“辩证”意识,既体现了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也给语文教师应对明年的“变革”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二、内容连贯积极,富于文化蕴含。语文考试不应是纯粹的知识检测。好的语文试题应有内在的生气,为考生上好最后一堂语文课。湖南卷以往所为人称道的地万,正在于这堂课所具有的生气贯注与文化蕴含。今年的湖南卷再次明显体现出这一特征。科学类现代文主旨是科学伦理,在我国是一个文化前沿课题。也为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以往湖南卷此题选材相比,是明显的进步)。文言文《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讲述损益、成败、“迂之为贵”的道理,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生存智慧,对当今面临生存选择的青少年亦具有励志意义,文学类现代文《云南看云》主旨在激发人们超越庸常、“向远景凝眸”,去追求美和崇高;而这些话出我们故乡的作家说出,尤其能与考生产生共鸣。这种积极的人生启迪从一大题的对联到最后的作文题一气贯通,使考生在150分钟时间里一直沉浸在昂扬进取而并非单调的旋律中。这样的命题,可谓有境界。
  三、设题难易适中,体现人文关怀。湖南语文卷向来以“厚重”为标的。但这种“厚重”往往使得考生和教师心情“沉重”一比如又言文阅读、默写、文学类现代文等题得分率经常在50%以下。今年的试题在注意提高区分度的前提下,在整体上降低了难度,使之更切近考考生实际能力。比如文言文主观题(11~13题)得分率从52.25%提高到57.54%,古诗词鉴赏从41%提高到47%,默写由47%捉高到61.3%,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由39%提高到49%。这些提升都是积极的、合理的提升。体现了命题人的人文关怀。(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只要到基层去走一走看一看就知道经过连续几年的“打击”,不仅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下降,许多语文老师的境遇已到了“灰头土脸”的地步,是该到了恢复其名誉、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时候了。)
  诚然,,碧玉也会有瑕疵,2009年的湖南语文卷及其答案在技术上也存在可资商榷的地方,略举如下:
  1.第5小题对联。意思很好,适合激发考生情志,但文字还缺乏加工。比如尾字“碧”对“青”就嫌重复,有些考生背过“河对汉,绿对红”就可能选B(尾字为“红”);另“芙蕖”为连绵词,与“杨柳”对不工。
  2。13题题干:“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