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30个字。
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解决方案
鸣凤中学黎松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这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教师步入了合作学习的误区,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精心选取学习内容,细心指导合作学习技巧,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给足学习时间,加强学习评价的改革。
[关键词]:合作学习误区解决方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这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教师步入了合作学习的误区,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具体表现:
(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
(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对于哪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
(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
(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根本不存在小组共识。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的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数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3-5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