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20字。
以情润文,用情动人——抒情让文章更丰润感人
浙江富阳市场口中学俞永刚
作文难写,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情感难抒。每位学生都有喜、怒、哀、乐,热情、隐忍、号啕、静思,无论哪种,只要是真诚自然的,都是可贵的。作文中把这种情绪恰当地表达出来,便是抒情。恰当地抒情使你的文章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能使文章情节起伏,张弛有度;能使文章内容丰满,立意深远。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了解,学习抒情的表达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抒情方式。
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它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是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抒发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写得好,文章有时就只见写景,以景物描写来代替感情的抒发,它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在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发式时要注意:①要选取能寄托情感的景物,以情观景。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三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是描写是百年残落的地坛,映衬的是自身的残疾,心境颓然;第二处写蜂儿、蚂蚁等是说明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映衬自己身虽残,心不死;第三处写雨燕、雪地上的脚印这些显示生命律动的景象是映衬自己观念的转变——走向积极的人生。作者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情感的抒发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彼此协调自然,真切感人,真可谓“景合情意,情由景生”。②把情感融在景物的描写中,景中抒情。选定体现情感的景物后,在景物的描写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或一些精妙的形容词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或赞扬、感叹,或欢快、喜悦,或受到启发,或引起遐想。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堪称这一方面的经典。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亭亭的舞女的”,“袅娜”,“羞涩”等词句,描绘出了美妙温馨的荷塘月色,充分表达了作者当时心中那淡淡的喜悦之情。
二、咏物抒情:我们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象的描绘之中,并在详细地描写中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咏物抒情。要注意的是,所描绘的物在外形或特点上,与所寄托的感情一定要有相似之处,并且要明白,所描写的景物不是重点,要寄寓的道理才是文章的主题。例如劳伦斯《鸟啼》作者先对鸟啼声作了详细的描写,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用对比的色彩,展现了鸟啼声带给我们春的美丽、春的灿烂,最后点出本文所寄寓的道理——向死而生。文章从物“鸟啼声”起,到所寄的“理”,行文连贯有序,感情自然、婉转而不强拉硬拽,正所谓触物生情,将情理融于物中,起承转合不露痕迹
三、叙事抒情:我们有很多感情都是在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表达出情意,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叙事抒情。学生在训练时要注意在抒情时不背离主题,力求自然而健康。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紧扣“背影”,四次写到“眼泪”,反复深入的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挚爱:①奔丧途中,睹物思人,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②因看到父亲买橘子、过铁道、爬月台时肥胖臃肿而又十分努力的“背影”深受感动, “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③车站分手,目送父亲逐渐消失的“背影”潸然泪下,蕴涵着“我”与父亲离别时惆怅难舍之情;④读家书,再次回忆父亲的“背影”,不由得涌出了“晶莹的泪光”。纵观通篇内容,字里行间并未直陈父爱子、子念父的拳拳深情,而是通过多次流“泪”,表达了“我”内疚、忏悔和叹惜的心情,情感上下起伏,节奏缓急有度,寄托了“我”对父亲的强烈思念,使文章余意未尽,真挚感人.
四、议论抒情:议论抒情经常是因有事发生而抒发出来的,但其重点并不在叙述事件,而是着重事件的道理;当道理说清楚时,作者要流露的情感也会同时显现出来。简而言之,议论抒情是作者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把引致这份感情产生的理由说清楚,这可使读者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从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受鼓舞和教育。例如:夏衍的《包身工》中这样写道:“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