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常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6 17: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人认为,中学教学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只适用高一、高二年级的新授课,而在以复习旧知识、讲解练习为主的高三课堂上,却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过长期以来的思索、实践,我对此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并设计出新的比较适合于高三语文教学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br>
空间结构:<br>
学生为学习主体<br>
训练为学习主线<br>
教师为教学主导<br>
教学过程:<br>
定向─自研─讨论─反馈─答疑─总结<br>
<br>
一.定向<br>
定向就是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性。高三教学也必须从定向开始。高三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根据教材和学生这两个实际,正确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在今天的高三课堂教学中仍有两点错误认识:其一,传统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中充分地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的,正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把它交给学生是多余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制定、实施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对学生则是进行目标“保密”,因此,学生除了被老师牵着走,别无其他选择。其二,传统观念认为,高三课是复习课、练习讲评课,教学目标(分复习、讲评目标)是很明白的了,无非是复习一个知识点、完成一套练习讲评而已,无需制定什么目标。因此,出现了“复习课上一个本(教本、复习提纲)、讲评课上几张纸(训练题)”这种现象,整节课教师以讲为主、一讲到底。<br>
心理学证明,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能对人的活动产生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满足他所需的目标。而动机又往往同目的一致。因此,学生越是牢固掌握教学目标,就越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证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而应是决定当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br>
需注意的是,在目标制定中,为了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吃不掉”的矛盾,目标要有弹性,对优生不予限制,对差生不加苛求,尽量让教学目标落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