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山东卷)
- 资源简介:
- 约5280字。2009年高考作文分档解析及提升(山东卷)
高考真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新命题作文。按词典的解释,“见证”是“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或“指见证人或可做证据的物品”的意思。“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本题既可以写记叙类文章也可以写议论类文章。如果写成记叙文,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成议论文,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
引言提示形象地界定了见证的内涵,它有助于考生正确审题,打开思路寻找自己立意的最佳角度。这段文字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从写人生来说,可以找一个具体的物件来见证我们自身的成长;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过的文化名人,英雄伟人,大的历史事件都可看作是某段历史或某种精神成长的见证,应该也能写出好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罗列国内外重大新闻,不能只是罗列事实而不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将立意化大为小的最基本的思路是尝试在命题“见证”上递加信息,譬如“……的见证”“见证……”“……见证……”,这样,就会在寻找立意角度进行构思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的、明确的立意角度,驾轻就熟,轻松写作,充分发挥。
满分赏读
见 证
山东考生
姥姥去世以后,她的君子兰一直养在我家里。每一次看到它,叶子墨绿而浑厚。一见到它,就好像看到了和蔼可亲的姥姥。它是我和姥姥一起生活的见证。
爸爸把姥姥的屋子收拾出来。那盆君子兰开得很灿烂,我坐在角落里抱着它,任凭记忆翻滚,被丢弃——那九年里慈爱而温绵的身影被一点点撕裂。“是吗?也许你和爸爸根本就没有尽力!”每次谈到姥姥,我就毫不客气地对妈妈说。妈妈的眼里闪着微光。
那日,我们又吵起来,我忍着泪,回头,看到窗前君子兰开得又是那样灿烂,露水没有消失,像妈妈的眼睛,闪着温柔而失落的光。那一刻,她的目光中带着责备。我看着妈妈斑白的头发、微微低着的头……突然地,我抱住妈妈。
那一刻,我全明白了。
姥姥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妈妈的成长。我抱着君子兰,它见证了我们的爱!我的指责,我的痛苦,仅仅是记忆停留在那一刻,我反复地去回忆,只会对我和妈妈带来痛苦。见证也许不仅仅是一种经历、一种爱的复制,见证是要我们在其中寻找成长的出口,寻找经历中我们应铭记、借鉴的东西,见证的目的就在于如何使之有助于我们下一步的成长。
升入高中那年,我捧起老君子兰身边的小君子兰给爸爸看,爸爸说:“它就是你。”我抬头望望小区嘈杂的街道。孩子们打打闹闹,大槐树下,小槐树成荫,父母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将会见证我的未来,这个世界的未来,一代一代。而在这见证过程中,我们应该感受幸福,储存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