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一些认识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这些富有内涵的概念开始在我国教育界生根发芽,逐渐地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继而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针对有关主体性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下探讨。<br>
一、关于人的主体性的阐述<br>
“主体性强调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与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动性,强调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关于什么是主体性。”(1)(王道俊,郭文安 199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出现’作为主体性的标志。”(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br>
那么,什么是主体性呢?我国理论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般特性说、文化价值特性说、条件说、境界说、发挥说、功能表现说、二维结构说、双重含义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