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字。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开场白](音乐声中)同学们,非常高兴能有缘和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探讨和交流。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喜不喜欢这首把我们带入大自然奇妙境地的音乐?好,接下来请听下面这首曲子。
(多媒体播出大自然之音《黎明》)
教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1:鸟鸣声。
教师: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2:箫声。
教师:这鸟鸣声,这乐曲声把我们带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方,展开想象,作一描绘。
学生3:仿佛走进深邃的丛林,有一条小溪,全部是绿色。
学生4:高山流水相照应,意境悠远。
……
教师: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这来自天籁般的音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使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用自然美来表情达意,抒情言志,寻找精神家园,这是文学作品常常采用的手法。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描写的自然美景吗?一起欣赏。
(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有关节选内容,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这段景物描写的是什么?
学生:荷塘里的月色。
教师:这段自然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1:宁静。
学生2:柔和。
学生3:朦胧。
教师:我们常常说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外在体现,那么这里作者借荷塘里的月色表达怎样的心情?
学生:心里不宁静,进而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所在,有点喜悦。
教师:此外还表现了什么情感?
学生:失落。
教师:作者心里不平静,来找一个平静所在,找到了这样的地方,心里有一丝快乐喜悦,但着环境又不属于自己“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自然会有一丝怅然。说到月光、莲叶,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同样写到月光、莲叶的唐诗《山居秋暝》。
(多媒体展现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同时播放与诗歌相配合的古典乐曲。)
教师:王维的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那么这首诗描写自然美的是哪几个句子?
学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教师:具体来说展现了哪些景物?
学生:明月、青松和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