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名篇阅读与鉴赏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4. 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_________ _。
二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三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 饮酒 (陶源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003年荆州市题)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