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说课稿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5 16:29: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60字。

  《胡同文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虽是篇书序,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评点或介绍类书序,实质上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汪先生在文中将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起名分类和其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了解,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思绪。
  《胡同文化》是高一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所选课文均是序言。教材学习的要求是:(1)尽可能地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2)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序言所阐述的道理;(3)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这一册课本中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阅读全文,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并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
  (3)情感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辨证地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3、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
  二、说教法
  现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的新课改,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新课标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学习解决难点的方法,即着重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打算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与此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作一次研究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