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诗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3 5:1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咏蝉诗话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又是骄阳似火的夏季,那些被法布尔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的鸣蝉们,又一次在林间枝头开始了它们的歌唱。古往今来,它们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写下了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啊!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古诗中有许多生动的描写,比如南朝诗人萧子范就曾在《后堂听蝉》一诗中这样写到:“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也写到:“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同在《新蝉》一诗中对此描写得更为形象生动:“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 司空曙《新蝉》)。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出各种不同的感慨来。这蝉声曾使长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这蝉声也曾使唐代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心生凄凉:“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这蝉鸣还曾使有志无成、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潸然泪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蝉本无知,蝉鸣也本不关愁,然而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这都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罢了。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因此,我们不难明了:五代楚诗人刘昭禹在《闻蝉》一诗中对蝉“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的劝阻,唐代诗人卢殷在《晚蝉》一诗中对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的抱怨,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在《闻蝉寄贾岛》一诗中对蝉鸣“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的描写,宋代词人刘克庄在《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一诗中对蝉“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的感受,都只不过是诗人各自的内心情感的外现与物化罢了。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是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维持生命的,而成虫则靠吸食树木枝干的汁液为生。然而,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隋朝旧臣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