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破坏与构建——语文审美教育的呼唤
- 资源简介:
约6410个字。
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破坏与构建
—语文审美教育的呼唤
天津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及作用,深入体会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本质,尝试打破旧有枯燥的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模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①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也应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进行全面培养。
【关键词】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审美本质旧有教学模式的破坏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主要表现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体验为指归。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则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熔“德育、智育、美育”为一炉,具有整体教育的功能,是学生形成良好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②阎增武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③,那么,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教会学生审美,是教会学生体验美,从而进行美的鉴赏,开始美的创造。诚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许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卓尔不群文学名家,但可以也应该使广大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中兼具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与审美创造力。在知识业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今天,“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也都更加重要。”④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有着莫大的作用与益处。作为活跃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责任。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清晰地认清现实情况,拒绝甚至破坏违背语文教学审美本质的旧有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模式,让美重现于中学语文课堂,让美回归于中学语文教学,让审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