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3
- 资源简介:
约3530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备“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另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诗歌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这首诗中,主要围绕“什么是幸福”这个核心问题展开,表达诗人的幸福观。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启发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高一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感以及未来开始进行思考,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有所发展;第二,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积累,具备了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感悟力;第三,班上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
学生在解读时,对于“诗中普通的事物为什么会让诗人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可能会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诗中意象包蕴的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诗人及作品有距离感。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味诗歌的意蕴,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2、分析诗歌,揣摩诗句,学会“从文本出发,从语言入手”赏析诗歌。
3、体会诗人的幸福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