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典诗歌教学的新途径——略谈网络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
- 资源简介:
约3410字。
探寻古典诗歌教学的新途径
——略谈网络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
东莞市石龙中学 杨珍萍
摘 要 网络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古典诗歌教络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就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古典诗词教学效率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网络 古典诗词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使用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介入,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让一直沉闷单调的古典诗词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他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教学生读懂一首诗词,进而品味鉴赏,就必须引导他们去认识作家的身世、思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倾向,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刻的领悟和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诗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落后,学生无法自主去获得有关作者及创作背景的重要资料,只能依赖老师的简介,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对诗歌的探究、欣赏和理解。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如果合理利用这些便捷的信息手段,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教学《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时,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我尝试让他们借助网络搜索和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自主地走近作者,从而获得对作者较深的认识。这也可以克服因教材注释简略而带来的理解和欣赏的困难。如《宿建德江》一诗,教材对作者孟浩然和写作背景只提供了“孟浩然,襄阳人,有《孟浩然集》。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河流”非常简单的注释,这对学生理解诗歌可以说没有任何帮助。在教学中,我先让络上搜集和整理孟浩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阅读,了解诗人生平,把握诗人创作的基本特点。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们都表现出较高的兴致,也都能较认真地将其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当我要他们谈自己对诗人的认识,他们表现得很踊跃,有些学生甚至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自己对诗人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而以往,当我滔滔不绝地介绍作者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