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修外国古代教育资料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2770字。 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最早产生学校教育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及应用
两河流域的教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巴比伦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 4000 年苏美尔文字和“泥板书”
根据考古发掘,公元前2100 年两河流域马里城学校遗址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学校。(“泥板书舍”)
一、古巴比伦的教育
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王国兴起。国王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后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巴比伦的学校和教学内容、方法
巴比伦王国的学校的重要类型是寺庙学校,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等级,教授读写算、天文学、医学、占星术等;教学方式是师徒传授式;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奴隶不能享受学校教育(知识掌握在职业官吏、僧侣、文艺家等手里)。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公元前三千多年发明象形文字。后来又发明24个辅音字母(“西奈字母”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做书写的材料称为“纸草”
1、古埃及的学校
学校类型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和文士学校;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 2500 年就建有宫廷学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的学校)
2、古埃及学校的性质与教学内容
宫廷学校: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
僧侣学校:学术中心,着重科技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
职官学校:训练一般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
文士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较低级,招收人数多。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教学、天文和地理之类。
3、教学方式:灌输和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的前身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哈拉巴文化”(前2500 年);
公元前1400 年,雅利安人创造了雅利安文明和梵文,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古印度的教育分为前后两部分:
1、婆罗门教育(教育掌握在婆罗门手里)
(1)教育目的: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
(2)《吠陀》为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的阶级性鲜明。
(3)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庭教育为主
(4)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学校:“古儒学校”。学习《吠陀》经和六科: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等,教学方法以背诵为主,教学手段还有:体罚、恩威并施、助手协助(发展为导生制)。
2、佛教教育
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以地方语言解说,培养男女僧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
3、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异同
区别: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而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相同点:○1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少乃至彻底摒除尘世迷惑,而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2教学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
※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