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记游古文)能力过关演练
-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5370字。
必修2 第三单元(记游古文)
一、 基础过关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差,次一等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猥:鄙贱,自谦之词
D.责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解析】 A项,次:旁边。
【答案】 A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放纵,无拘束
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狼藉:凌乱
C.非子天机清妙者天机:造物者的奥妙
D.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衬,围绕
【解析】 C项,天机:天性。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虽一毫而莫取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解析】 A.①从,介词;②表被动,介词。B.①虽然,连词;②即使,连词。C.①可是,转折连词;②并且,递进连词。
【答案】 D
4.下面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第①②句中“所以”都表示原因。第③句中“其”是代词,指自己;第④句中“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
【答案】 D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⑥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④⑥
【解析】 ②“非常”,不平常;现在是程度副词。④“至于”,到;现在表示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件事。⑥“景气”,气候;现在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经济活跃等繁荣现象。
【答案】 D
6.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与山僧饭讫而去
【解析】 A.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B.谬,弄错,名词用作动词。C.一,以……为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句中的“其”与其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孰能讥之乎
C.距其院东五里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 B
8.下列句子中的“观”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B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其至又加少矣则至者少 B.险以远常在于险远
C.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D.非有志者不能至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