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高一语文导学案《劝学》(第一课时)①
编写人:
审核人: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与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
2.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案】
一、介绍作者及分析标题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是战国时期赵国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韩非子和秦国相国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阅读指导
1、学生反复读课文,学生尝试分段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三、给加点字注音
輮以为轮(róu ) 槁暴( gǎo ) 须臾(yú ) 跂而望( qì ) 舆马(yú ) 跬步(kuǐ ) 骐骥(qí ) 驽马(nú ) 锲而不舍(qiè ) 金石可镂(lòu )
四、质疑与反思
请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探究案】
师生共同探讨1、2自然段
一、知识点拨
(一)重要实词
学不可以已停止木直中绳符合輮以为轮用火烤使弯曲冰水为之变为、成为金就砺则利接近锋利其曲中规弯曲的程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的学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慧明达
(二)重要虚词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它从转折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以之为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即使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相当于“于”
(三)句中的通假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知明而行无过矣
(四)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