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情感两不误——对《劝学》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李少琴  时间:2009/3/7 18:38: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322
  反思是教师课后对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反观和审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以下是我对自己上过的课《劝学》的反思。
  《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圈中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这是对第一个目标的一个强化。这些环节我均在第一个课时就把它们完成。
  3、讨论课文,提出疑问。
  本节课我主要是围绕了第三个方面来讲,目标也较为明确。整节课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无论是从朗读还是积累字词还是掌握课文内容。比如说教学过程中,我的导入有点特别,我是利用学生怕背诵古文的心理而入手的,我先将整篇课文背诵一次以此来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 而且在每一段的讲解前,我都先让学生朗读,在分析完后又让学生进行背诵。课堂上非常重视课文的朗读。
  接下来,在课文思路把握上,我让学生来讲解,在配合多媒体。设计还可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点欠缺。
  首先本文的课文结构应该是一个重要点,能够真正搞清结构,那对于理解文章的观点,以帮助记忆。所以我先让学生找出议论文的构思思路,然后在细化阅读。但是幻灯片一带而过,其他学生是否能看到,是否能记住,记住了是否能理解,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还有在我在处理理解大量的比喻涵义这个环节时,先让学生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通过幻灯片来阐述运用比喻给文章论点的好处。幻灯片的画面比较直观有趣,所以在提问学生时都能比较准确迅速地回答出来,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整节课下来我的目标很明确,思路也很清晰,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缺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劝学》是一篇劝勉学生勤奋好学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训练他们的知识能力,更要让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勤奋好学的风气。因此,我这堂课在思想感情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且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