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积累材料的途径
- 资源简介:
约2370字。
作文教学中积累材料的途径
甘肃省华亭一中 李文俊 744100 电话:139933757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句话表明,作文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写作活动是写作者面对外部世界即生活的召唤,倾注自己的真切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拥抱外部世界的双重活动。所以,写作文的首要前提就是积累材料。
积累材料的实质是聚材和吸收的工作,正如蚕不吃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花粉,便酿不出蜜来。同样的道理,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真切体验,又怎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呢?
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写好作文:
一、精学教材文本,挖掘作文素材。作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没有掌握组织语言的要领,要想下笔有神,妙笔生花,就等于盲人摸象,缘木求鱼。因此我们要抓住课文,以书为师,聆听教诲。因为课文是教材宗旨最有力的体现者,也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课文中有生动的故事、有鲜活的人物、有溢彩的诗文、有闪光的哲思……对学生来说,学习课文就是接受语言信息,熟悉语言特点,积累语言材料,感悟别人经验,把握语言规律的过程。
二.关注生活小事, 感悟社会人生。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写作之源,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正如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份的植物是“枯”的,而脱离了生活的作文则是“空”的。生活恰似作文的阳光和水分, 离开了它的照耀和滋润,心灵中的作文之花何以姹紫嫣红,争芳斗妍?所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根本,是源头活水。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把握三个步骤:
1、观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主要的泉源”。因为人们从外部世界获得大量信息的85%是通过人的眼睛即观察所获得的,所以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体验生活的媒介、获取材料的凭借,是写作文的主渠道。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渠道会壅塞,信息的“频道”会关闭,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当然观察并不等于说只要眼睛看过的都准数,如果你大而化之,掉以轻心,写作时你可能在细节上闹笑话,所以观察必须细心。所谓细心就是能认真地去拨开生活的表象,从每个细节上认识生活的本质,使生活理性化、情感化。
2、联想:联想是对原始材料的升华和扩展,也就是吸收的过程,是对生活加以情感和理性的认识过程。我们要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情感,使生活服务于你写作的需要。例如我们在饭桌上,因为一粒米,可以联想到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并更进一步想到农民耕种庄稼的辛苦与不易,材料虽小,但可写出更丰富更有思想的作文来。
3、日记: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写日记就是把一天中的见闻、言行或感想,选择主要的、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其实质是聚材,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样就可以在观察、联想的基础上,将真实的生活变化成作文的序曲, 当我们写作文时,面对丰富的材料,加进自己理性的思考,围绕中心的需要,这诸多材料就会不断地与你心灵的渴求相撞击、相应合,迸发出创作的激情,闪现灵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