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阅卷体会、评分细则、样文
- 资源简介:
约11630字。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阅卷体会、评分细则、样文
语文组 张秋印
今年再一次参加了高考语文试题阅卷工作,又一次目睹了高考阅卷的全过程,熟悉了高考试卷上每个题的评分细则,再次感受了高考的残酷和神速,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收获多于劳累。具体如下:
我看的是高考试卷中的作文,也是整套试题中分值最大的,60分,平均得分41.3分,比往年高2分左右,高考阅卷的最大特点是快,平均速度31.2秒,越到后来,速度越快,最快的平均速度是17秒,一篇作文的阅读时间也就是10秒左右,再加上9次敲击键盘的时间(比如三个方面给分是10、10、10加上回车),最后只落到了标题,开头和结构是否完整的扫描上。中间的部分一带即过。阅卷组长说:看作文就是要快,越仔细瞅,吻合率越低。不吻合就给阅卷工作造成麻烦,还要第三次评卷。
今年的作文是图画材料,图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第一只猫吃完了面前的鱼,心满意足的用双手抚摸着肚皮,第4只猫没有吃盘子里的鱼,正在捉老鼠,第三只猫正指着第四只猫向第2只猫发表议论:“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图画通过四只猫面对可直接享用的鱼与本该捕捉的鼠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问题,启示我们正确理解“享受(成果、安逸、优越生活)”与“职责、本性、追求、奋斗”等的关系。材料含意丰富,立意角度较多,考生谈“反对坐享其成,强调自我奋斗”,“不满足已有,积极进取”,“享受生活,又不忘追求”,“保持自我的本性”,“坚守自己的职责”,“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辩证的对待现实与传统”等都是中心立意。在二类中上打分,也就是41分以上。
“态度决定一切”“艰苦朴素”“ 与时俱进”“ 变通”“创新”“节约”“劳动最光荣”“母爱”“ 感恩 ”“心态”“ 选择” “信念”“ 知足与不知足”“习惯”“贪婪”等,属于偏离题意,在35分左右,在看一下有没有救命的和图画材料有关的句子,最高不超过37分。
掌握了这个中心立意和偏离题意,看卷子就迅速了。一般是题目(立意)、开头部分、结构框架和结尾快速整体扫描,这样之后,作文大致应在几类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再回头看看语言、材料和文体就可以给出分数了。与平时相比,高考作文的给分尺度总体上感觉还是遵循鼓励原则的。
具体过程如下,主要有三看:
一看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从题目看起的,阅卷速度再快,阅卷老师也不会放过题目的,基本上看看标题就能在心里给个大致的分数。题目做不到精彩也必须要准,千万不可含糊不清,有同学比较聪明,用“居安思危”“在其位,谋其政”“坚守本色“等成语、俗语等,就很准确,我们给的59分的作文“优越赐予我们的懒惰”也是准确标题。如果标题看不出观点,那就只能在开头位置寻找了,这样给阅卷者造成麻烦,分数可想而知。
二,然后滚动屏幕,滚动屏幕的2-3秒钟里,就能看到文体、语言和事例。是议论文,还是故事型,还是记叙文,因为时间紧,阅卷组倾向议论文,议论文特点比较明显,观点比较突出,一目了然,这也符合我们平时给学生讲的不要玩曲折和深沉,就写规范的议论文;有没有排比、比喻、经典名言等修辞;事例是不是能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鲜活不鲜活,尽管李白、陶渊明非常符合“坚守自我”的中心立意,但是太俗太滥太陈旧,普遍受阅卷老师欢迎的是季羡林,钱学森,李开复,奥普拉温福瑞,翟墨,沈浩,成龙的儿子等这些鲜活的素材。
三看结尾,阅卷老师再三强调必须看看有没有结尾,不能只看标题和开头就打分,容易造成只写了200字就得了40分的后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