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357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永俊
【教学目标】
1.了解“修、私、孰、美……”等词语的用法;掌握“孰……与……”等句式;学会运用设喻说理,委婉劝说的方法。
2.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逐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说理的方法和劝谏的技巧,品味语言的特点。
3.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学习人际交往中要以尊重为前提,尽量用委婉劝说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让人易于接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文言句式。
2.难点:运用设喻说理,委婉劝说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战国时齐威王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臣,才使他得以明昭天下。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齐策》中记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听范读,正字音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和自己课前预习相对照,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例如: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
时时而间(jiàn)进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语调。
三、读课文,释词义
1.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分清句读,特别是要读出和人物身份相符合的语气。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2.学生自读,回味随着身份的变化,各自不同的语气,同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个别词语学生分组互相交流,仍有不能够解决的提请老师回答。
4.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窥镜(早晨、穿戴)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哪一个)
(4)孰视之(仔细)
(5)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6)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8)皆朝于齐(朝见)
四、译大意,诵文章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提请到小组,合作探究后个别弄不懂的句子,可以提请教师回答。待学生问题解决差不多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特殊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3.采用默写记忆法背诵课文,学生逐句逐段默写背诵,会背的同时强调书写规范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