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3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 樊阳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诵读手段,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对话体文言文的能力。
2、以朗读促思考,体验文言句式整齐中有变化的语言特色,欣赏讽谏的语言艺术。
3、讨论中,体会类比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说明:
本课作为传统的高中议论对话体的文言课文,有一定难度。同时作为“议论纵横”单元重点篇目,其学习过程对学生言语交际的终身发展,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言语文化的智慧,发展类比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诵读思考文言阅读习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打破言文分离的文言文教学积弊,设计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朗读点评为主要教学形式,调动声音、行为、神态等因素,活跃课堂气氛,体验感知古人言语背后的思维智慧。同时在点评讨论中贯穿文言词句方面的质疑问答,达到言文教学的协调统一。作为封建社会古人谏君的文化产物不应简单褒贬或和现实简单比附,而应挖掘古人从思考到言行的智慧,体会我国文化历来对言辞作用及智慧人格的推崇,使学生逐渐关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言语精华的意义。并在阅读文言的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言语与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调动多种诵读手段,积累重点文言词句,体验欣赏古人讽谏的语言艺术。
2、 难点:讨论中,体会类比说理的作用,汲取民族言语文化的智慧。
说明:
本课是言语智慧从观察到体验思考以致言说的一个全过程中展现,其中有内含着言语对像、言语性质形式、言语情感等方方面面的言语要素选择的机巧,同时应积累的文言句式与一次多义、词义活用又较多,做为初中文言教学又不宜出现较多术语,因此将重点放在调动多种诵读过程中的体悟。类比说理的引出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应放在言语智慧的讨论过程中,通过与谏、刺、说等方式的对比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