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作文阅读素材——史铁生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10 19:43: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160字。

  2011届高考作文阅读素材
  整理:李召峰
  史铁生:永远的精神富矿
  2010年过去了,许多媒体都站在年末的尾巴上盘点着这一年离去的逝者:钱伟长、华君武、梁从诫、蔡定剑、黄宗江、吴冠中……2010年的最后一天,这个名单里又多了一个名字——史铁生。
  著名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其实,再过四天,就是他六十岁的生日。“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疾了双腿”,人到中年患上尿毒症,靠着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这一生算得上命途多舛,可是他却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史铁生,他是一座永远的精神富矿。
  他的一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命途多舛:“写作是要为活着找个充分的理由”
  1951年,史铁生出生在北京。那一年,才17岁的他作为知青下放插队在陕北延安。一次山洪暴发,他遭遇到暴雨和冰雹的侵袭。没想到,就是这一次不经意地浸泡,他竟落下了个双腿瘫痪的病根。从此,与轮椅为伴。当命运将他束缚轮椅上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阅读和写作上。1979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然而,上天似乎总是要和他过不去。1998年的一天晚上,史铁生正伏案写作,突然昏厥过去。他被家人送到医院,经查,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从此,他不得不靠每星期三次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苦难的日子里,他曾经想过自杀,但是后来用写作解放了自己。他说:“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在写作生涯里,史铁生带来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等诸多名篇,让许多人找到了精神的救赎。
  写作历程:从写个人的命运到写整个人类面临的困境
  陈凯歌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叫《边走边唱》,改编自史铁生1985年发表的小说《命若琴弦》。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史铁生说,“在《命若琴弦》之前我写的是残疾人,这是一个个体的问题,是我个人的问题;《命若琴弦》之后,我发现所有人都是残疾的,我开始写人的残疾,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困境。”
  他刚坐轮椅不久的时候,小说还多是描写具体的生活经验:写街道手工作坊的《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写知识青年下放农村生活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等等。随着坐轮椅的时间增长,离开自由行动的日子越远,史铁生的小说变得抽象,思想的涵量增加,比如《命若琴弦》,比如《务虚笔记》。这些与具体人和事疏淡了关系的小说,显现出他逐渐脱离外部的生活,而进入内心,在寻找新的超越。
  那些史铁生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前言:毕淑敏说:“史铁生的写作直面人类恒久的生活与精神困境,他对存在的始终不渝的追问,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他的作品使当下中国文学的意义得以丰富。”
  史铁生不仅仅是属于文学的,也远远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在这个人们经常感到恐慌和无力的年代,内心强大的史铁生带给了我们许多精神的力量。所以,他才被称赞为“中国最具神性的作家”。在这里我们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