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史铁生与地坛——《我与地坛》荐评

作者:杜月  时间:2007/1/5 8:07: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610
      语文书上的节选看完了还觉得不过瘾,一定要看全文。与其说我对史铁生着了迷,倒不如说我对他的文章充满了好奇——我总想看一看一个完全看破生死的人是怎么想的。
  在我看来,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老师提醒我:“别忘了他的腿。”
  是的,他的腿。恰恰是这一生中最大的苦难早就了这些非凡的文字,让读者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为那份极度的空寂所震撼。穿过表面轻轻的浮尘,可以窥到他内心最深处的平静与理性。可是偏偏又是这些文字,却又在一次又一次不无偏执地追问命运的公道。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我总在想象一个人怎么能如此坦诚地接受命运的不公。那几页对命运的思考,沉甸甸的,让我有种用手捧不起来的感觉。
  地坛离我家不远,我记忆最深的不是庙会(我一向不喜欢庙会,现在才明白是因为我怨它刺破了那独有的寂静),而是五年级时的一次秋游。那天我们去得很早,园子静静的,与世隔绝一般的静,空气里还飘着薄薄的雾。草上有露水,渗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园子里没什么人,最奇怪的是我们这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竟然也霎时安静下来,只顾静静地走,静静地看,完全被它镇住了。
  他跟我看到的是不是同样的园子呢?
  写作源于生活。史铁生写下的文字也透出他的阅历,他最深沉最广阔的爱。一棵合欢树,一辆轮椅,几头牛,远远的疲惫的山,黄土中渗出的小小水珠,描写的细节很丰满,很感人。我曾经费尽心思地追求独特,却总不得其法,而这些文字却一次又一次地展示给我以平凡堆积起来的独特。生活是什么?就是从平凡中寻找爱,从而有一份向往,一份热爱。我又一次反省自己从前心目中的所谓“独特”的生活方式,现在看它们,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竟远远没有这些文字实际……
  值得一提的还是书中的照片,这些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视角拍出的照片,恰倒好处地陪衬了文字,为本书增色不少。
  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我与地坛》   史铁生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1、我与地坛
  2、合欢树
  3、故乡的胡同
  4、墙下的短记
  5、写作之夜
  6、钟声
  7、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新时代的经典爱情与友情
  ——《电车男》荐评
  李修静
  《电车男》,一个内向胆小的动漫戏迷,在广大网友的支持和无私帮助下,努力追求真爱的故事。
  最时髦最新潮的网络形式,其实包含的是最传统最淳朴的精神,这就是我对《电车男》一书最直接的印象。关于“电车男”事件的帖子和讨论于2003年风靡日本2CH论坛及各大BBS,及至后来,这一系列帖子被编纂成书,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在这个商业社会里,对形式的追求和对精神的向往,是这样矛盾而统一地结合在年轻人的身上。这的确可能是一本史无前例的书,“作者”中野独人仅仅是编纂者,而非真正的作者,真正的作者是2CH论坛无数无名的网民们,是他们赋予了这部作品情节与灵魂。关于这一点,请看该书日文版责编郡司裕子的原话:
  《电车男》不是由某一个写手创作,而是由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共同写作完成的作品,但它包含了恋爱、青春、成长、挫折、友情等经典小说元素。
  《电车男》的构成形式是由一个帖子引出下一个帖子,这些帖子促成了电车男的进一步行动,从而推动了事态的发展,繁衍出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好比音乐家的即兴演奏,依靠着不可思议又缺一不可的偶然性而成就了奇迹。
  不管形式上如何花哨,这本书内在的主题其实仍然是至今深埋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年轻人心中的最真挚、最无私的爱情与友情。没错,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年轻的心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变质的。
  2005年5月,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简体中文版。让我们一起去感动于网络世界里最真诚、纯净的爱情与友情。
  PS:这是一本真正“图文并茂”的书,书中忠实再现了网络论坛的页面形式,其中大量以字符构成的或精美或搞笑的极具创意的图画更是日本BBS真实情况的再现,为本书增色不少。
  《电车男》   [日]中野独人   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1、2005年全国卷二20题,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6分)
  课文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课文题目   《一碗阳春面》  此文是日本作家粟良平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描写了母子三人三次吃阳春面的经过。母子三人相互关爱鼓励,不为困难所屈,为实现美好生活团结奋进的精神,实为感人,发人深思。
  2、2005年湖南卷•现代文阅读《贝多芬——一个巨人》的最后一题: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例文:                                     “巨人”的述说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成功与否,关系到读者能不能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能不能准确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叙事散文《贝多芬:一个巨人》对贝多芬的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受命运沉重打击却丝毫没有屈服的巨人形象。
  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好象鸟儿失去了腾飞的翅膀,航船失去了前进的帆蓬,这不幸的命运带给贝多芬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可是更令他内心深受折磨的是,别人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孤立。“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这样的话出自一个普通的男人之口,也是出自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之口,它该有着怎样痛彻心肺的哀痛和凄怆啊!可是,尽管贝多芬“将永远听不见音乐”,“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他却没有屈服,没有妥协,没有放弃心中永恒的梦想。他神往于“一个人到田野去”的浪漫,他强烈地表达着内心的意愿,挥洒着他生命的意志,他说,他就像“一座峰岭已倒落的火山,火炉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因为这一切的力量来源于他“心里的音乐”!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有时如急风暴雨,有时又舒缓深情,有时沉郁愤懑,有时又豪情满怀,这内在的张力完全彰显了贝多芬作为一代巨人那强健的生命、旺盛的斗志、高贵的人格。
  其它文章限篇幅,略。
  3、2005年浙江省高三语文会考也出了一道和全国卷很相识的题,要求向同学推荐一本课外书,作为附加题出现。
  总之,根据一定的语境,写好鉴赏文章,是考试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不管是鉴赏或推荐,它可以在诗歌、散文、小说阅读中出现,也可以在作文中出现。另外,这种鉴赏或推荐能力的提升,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标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向他人推荐文章,推荐节目,甚至推荐人,可能都涉及到这种写作的方式。因此在这里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前面的范文,掌握它的写作特点。
  选择你熟悉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电视剧等,向其他同学推荐。要求有鉴赏和评价,字数在800字以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