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总复习笔记:修辞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21 21:38:4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30个字。

  2011年中考总复习笔记(5)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2011级2班
  罗化请
  第一板块语文知识与运用
  考点5.修辞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修辞
  【考点内涵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应掌握的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几种修辞的名称、特点和作用必须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近几年中考,修辞呈淡化术语,重在考查辨析和使用能力的趋势。不少地区已将修辞部分的考查与句子、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出题。考查形式有:①仿照句式写句子;②对对联及对联赏析;③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或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等等。所占分值为2—6分。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相关知识梳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格为八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详见人教版九上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
  1.辨析易混修辞方法。
  借喻与借代: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对偶与排比:对偶是两个语句,具有对称性,排比是三个或以上语句,具有并列性;对偶两语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连,排比三语句字数要求不严,结构大体相似,意义相关;对偶要求平仄对仗,排比无此要求。
  设问与反问:设问自问自答,答在问句之外,反问只问不答,答在问句之中;设问答意明显,反问否定的形式表肯定的意思,肯定的形式表否定的意思。
  对偶与对比:对偶重在形式上的对称(结构对称、字数相同),对比重在内容上的对应(两根本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对立的两方面)。
  2.正确辨析并运用修辞方法,首先要明确各种修辞定义,理解其要点,把握其特征;其次要恰当分析具体的语境,切合题意分析其作用和妙处;其三要学会运用修辞造句和写片断。
  3.辨别比喻修辞方法。
  比喻辨别要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具有相似点的性质不同的事物才是比喻。下列情况不是比喻:表比较,如他长得像他爸爸;表猜测,如柳儿像是生病了;表例举,如商品丰富,像电器、服装、食品等,应有尽有;表想象,如他很激动,好像一下子飞上了蓝天;表拟人、夸张,如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乱撞(拟人),又如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夸张)。
  4.几种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
  分析修辞作用要把修辞本身的作用与语境、语句结合起来阐述。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把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拟人主要是将事物人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