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 资源简介:
约4810字。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江苏邳州市教研室 孟凡军
联系方式:江苏省邳州市教研室
邮编:221300 EMAIL:mfjpp@163.com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阅读材料,源于现代文写作技法的丰富多样,在命制试题时,命题人特别偏爱“表达作用”类试题。概括而言,这类题型有这样一些命制特点:
1.考查最频繁:凡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命题都有这一类型考题。
2.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技法,我们应首先明确与“表达作用”类试题密切相关的“表达”技法及作用。
1.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考纲规定,修辞考查的对象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八种。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