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终极压轴浙江卷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1380字。
2011年高考终极压轴浙江卷(语文)
一、语文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迸.发(bìnɡ) 挫.折(cuò) 游目骋.怀(chěnɡ) 掎.角之势(jǐ )
B.针灸.(jiù) 崔嵬.(wéi) 流水淙.淙(cónɡ) 诲.人不倦(huì)
C.昵.称(nì) 日晷.(ɡuǐ) 不容置喙.(huì) 循规蹈矩.(jǔ)
D.媲.美(pì) 轮廓.(ɡuō) 酩酊.大醉(dǐng) 囿.于成见(yòu)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就东莞东站原站长因乘务员协助乘客爬窗被免职一事,广州铁路集团客运处处长黄欣
作出了回应,称“爬窗”只是表面原因,最主要原因是站长管理不利。
B.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各场馆的展示设计方案都是从多套设计
方案中挑选、修改、打磨出来的,可谓是经历了“千锤百练”。
C.家庭装修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殊不知,在美好的事物背
后,却隐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健康陷阱。
D.新闻结尾可如豹尾,虬劲有力,给人强烈印象;或似撞钟,余音绕梁,使人掩卷长思,
但对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苛刻了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
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 个月新高。
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
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D.佛山某陶瓷公司总经理潘某到银行准备提现存款时,竟发现有一百万元不翼而飞,原
来是银行职员暗中移.花.接.木.,把他的存款转移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2009 年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男人比女人幸福,北方人普遍比南
方人感到幸福,中国幸福感最强的地方是华北, 公务员的幸福感排名第一。
B.中共中央连续发布四份文件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 ,这显示我国正在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更趋完善。
C.普京神一样的威信建立在繁荣的经济和稳定的安全形势上,而现在,莫斯科地铁爆炸改变了俄长期平静的安全形势,金融危机又冲击了俄罗斯经济,普京现在面临着走下神坛的威胁。
D.西南五省近日抓住自然降雨机会实施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相关部门表示今后还将抓住机会扩大人工增雨规模。
5.请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円族”下一个定义。(3 分)
淘宝盛典年会数据显示:日交易额峰值19.5 亿,在线商品量8 亿,每分钟4.8 万件商品
成交,日浏览量6000 万,手 机单日交易额峰值3700 万元,把一分钟的单位换算成一天,一
月,一年,那么一年365 天,那是多少,7000 亿以上。
有人看了淘宝今晚的年度盛典,感叹只能用一个“円”字来形容,不管什么人只要是网
络人最后都会落到円族的领地,“円 ”,读音yuán,古同“圆”,本意是“货币”的意思,如
日円是日本的官方货币,同时,“円”和“囧”意的就是自己的长相——“看起来像个鼠标,
够宅够给力”,能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
6.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 月下旬50 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请根据下列统计数据用
一句话概括主要食品的价格变动状况,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字数控制25 字内。(4 分)
粮食方面有涨有落,大米和豆制品当期价格持稳,富强粉小涨0.4%,标准粉下滑0.3%,
食用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仅大豆油略涨0.1%。
畜禽肉类价格普遍小幅上涨,猪肉当期涨幅0.2%,牛羊肉价格也分别上涨0.4%和0.1 %,
白条鸡价格下跌0.1%,鸡蛋当期价格微升0.1%。
水产品价格有所上扬,活鲤鱼当期下跌1.7%,活草鱼和带鱼分别上涨0.7%和0.6%。
蔬菜价格仍然普遍下跌 ,虽然没有跌幅超过一成的品种,但豆角和油菜价格当期跌幅超
过涨幅已经超过5 成。
水果价格依然走势分化,苹果续跌0.3%,而香蕉涨幅达到2.3%,连续第五期领涨,较年
初涨幅已经超过五成。
巴氏牛奶和利乐枕奶的价格当期均下跌0.1%。
7.根据情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两处划线的部分分别补写相关的内容、要求:语言表达鲜明、
得体。(5 分)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
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 (1) ”他的亲戚说:“你犯
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 ,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
不会撞到你了。”盲人一想, 对呀!
故事告诉我们, (2) 。
二.现代文阅读(共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 题。(12 分)
“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
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
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
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
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
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 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
目前全美国仅有31 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影专业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
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
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
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 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
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
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 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
运动。上个世纪60——70 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 客》、《信徒评论》等期刊
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
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
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
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同一时期,身兼理
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
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